我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的三大進展
報告顯示,當前,移動物聯網持續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移動物聯網重點面向四類應用場景需求: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4G Cat1、5G RedCap(R18)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4G Cat4、5G RedCap(R17)滿足中高速率場景需求,以5G NR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
我國已經初步形成NB-IoT、4G和5G多網協同發展的格局,網絡覆蓋能力持續提升。同時,運營商持續推動網絡普遍覆蓋和重點長江深度覆蓋,不斷增強面向物聯的連接,打造場景化的服務能力。
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絡,形成了高中低速協同組網的良好局面:截至2022年9月,我國NB-IoT基站數達到75.5萬個,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4G基站總數達到593.7萬個城鎮地區實現深度覆蓋;5G基站總數達到222萬個,實現5G獨立組網(SA)規模部署,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另外,我國已部署超7900張5G行業虛擬專網,為移動物聯網應用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低成本、定制化、端到端能力保障及共管共維逐漸成為5G行業虛擬專網發展的重要方向。
國家大力倡導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和芯片
由于國際局勢的變化,在當前及今后國內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中,國家大 力倡導自主可控核心技術、自主標準、以及自主核心芯片。在物聯網絡局域通信領域,現有標準大都由國外發達國家早期制定,包括 WIFI、藍牙、ZigBee等。 公司繼主導起草中國電力線通信國家標準并于 2017 年正式頒布,推出新一 代窄帶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高速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后,在國家電網進行大 規模應用。
同時,也在國家電網以外的物聯網領域推出 PLBUS PLC,并大力推 動市場應用。一方面全面推動核心技術和芯片完全國產化,并建立國內標準, 如:公司主導起草的智慧路燈電力線通信國家標準 GB/T 40779-2021《信息技 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應用于城市路燈接入的低壓電力線通信協議》于 2021 年 10 月 11 日正式頒布;通過積極建立國內標準,從而為公司占領 PLC 技 術相關產業制高點提供機遇。
另一方面在許多物聯網應用場景中取代國外早期 所建立的射頻無線及有線技術標準和芯片。此外,公司所推出的高速電力線通 信線路驅動芯片,替代國外芯片,并正在業內規模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物聯網新 型基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都將推動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從而 為國內物聯網芯片企業提供發展機遇。
隨著物聯網應用的增長和移動設備性能的不斷增強,將處理移出這些設備是有意義的。邊緣計算直接在源頭處理數據,而不是在遠程數據中心或云中。邊緣計算在物聯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其可以加速數據在云端和云端之間的傳輸,并且可以在連接較差的偏遠地區部署時提供幫助。在近期的發展中,Microsoft推出了一項名為Azure IoT Edge的新云服務,以幫助企業在其邊緣計算解決方案中安全地管理連接設備。
物聯網的采用繼續受到安全問題的影響。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提出對互操作性、通信協議和安全問題的擔憂,監管和標準化計劃也在不斷發展。盡管隨著開放連接基金會(OCF)和AllSeen聯盟這兩個主要的物聯網標準組織的合并,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標準互操作性,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前進道路。OCF目前正在制定規范,并在應用層贊助一個開源項目,以便連接的設備可以相互通信。Internet物聯網集團副總裁Dipti Vachani在接受《網絡世界》采訪時表示,OCF計劃為所有連接設備創建必要的互操作性中間件標準,以實現互連互通,而不受制造商、操作系統、芯片組或物理傳輸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