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數字化轉型賦能制造業提質增效效果逐漸顯現。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還存在著滲透率低、企業各環節數字化轉型不均衡的問題。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的滲透率僅為19.5%,低于發達國家33%的平均水平;數字化轉型對于我國制造業企業在產品研發、制造環節的應用,明顯低于辦公自動化和客戶服務等環節。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可從研發環節尋求突破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提升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產品研發作為決定產品能否滿足市場需要的關鍵環節,可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C2M(用戶直連制造)業務,以銷售數據解析用戶需求,反向作用于制造企業產品研發,這種依托消費市場主導的產品研發、生產,也將成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產品研發過程中,需求和設計環節出現問題的概率占到全流程的70%和20%,且隨著研發流程的不斷推進,糾錯成本會持續增加。而在產品研發階段融入數字化應用,可為增加研發準確性提供一種途徑。
數字化轉型在產品研發端的價值還體現在數字孿生在產品研發環節的應用。利用虛擬模型進行可重復、參數可變的仿真實驗,測試、驗證產品在不同外部環境下的性能和表現,從而提高設計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縮短研發流程,大幅降低研發和試錯成本。此外,通過數字孿生模擬產品、工藝和資源及其相互作用,預測真實世界。將預測結果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可以有效支持產品持續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業應用方面,數字孿生在產品研發環節的應用對于飛機制造、新藥研發等設計周期長、開發難度大的行業更具價值;而對于一般制造業,若要在研發環節使用相關技術,還需充分考量投入產出比。
挖掘數據價值,帶動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轉型
前大多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未達到C2M的程度,而是處在較為初級的用戶直連銷售(C2S)層面。隨著數字化的深入和數據量的不斷積累,數字化轉型會逐漸從銷售端向渠道端、生產端乃至研發端滲透。
數字化轉型真正取得大的效益,需要深入挖掘數據要素價值,通過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實現數據要素在上下游企業間的流轉。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數據要素創造出了財富,數據要素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進而帶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數字化轉型中來。
而實現產業鏈數據共享和價值挖掘并非易事,需要產業鏈中具有主導地位的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各環節進行數字化轉型,讓中小制造企業加入產業鏈數字化轉型隊伍中,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數字化。例如,鏈主企業可通過建立起數據市場,為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場所和動力。
同時,實現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還需要市場、政策和技術三方面的支持。在市場方面,數據收益與貢獻不匹配是許多企業不愿參與數據交易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原因,這就需要構建合理的市場機制,當數據交易切實為企業帶來“高回報”時,企業數字化轉型才會變得水到渠成。在政策方面,可以預見數據資產法或數據資產條例等相關文件將陸續制定出臺,為數據進入流通環節提供更加系統化的指引。而技術方面,隨著數字技術的成熟,區塊鏈、可信計算等技術可以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實現數據交換、使用,并創造價值。
提高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滲透率,應該鼓勵和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加大科技賦能,參與建設和運營數字基礎設施,在工業生產、商品流通等領域提供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的軟硬件服務,實現全產業鏈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高效流轉和良性循環;同時,發揮平臺在鏈接雙邊或多邊主體、提高市場供求匹配效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共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共享科技研發資源、共促科技成果的外溢轉化等方面塑造更顯著的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