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環境與疫情散發影響,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供應鏈風險挑戰尤為明顯。以物流環節為例,2021年海運成本上漲就曾為義烏中小企業帶來經營難題。
實現生產經營的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利于提升供應鏈穩定性。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79%的中小企業處于初期的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而大型企業中超過半數企業步入應用踐行和深度應用階段。
分析認為,大型企業資金、人才、技術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數字化轉型先發優勢,而中小企業由于各類資源限制,整體呈現出的數字化轉型水平較低。但中小企業具有業務聚焦、機制靈活、決策高效的優勢,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如果能過及時轉變觀念,找準價值切口,就可以獲取切實的經濟效益。
但著眼于實際情況,在實現數字化過程中,中小企業顯現出力不從心的特點。今年一二季度國內中小企業開工率普遍不及預期,在生存面臨較大挑戰的情況下,難有資源和精力繼續按計劃投入數字化轉型。此外,潛在的數據安全風險、對高水平數字化人才缺乏吸引力也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阻礙因素。
如何準確抓住中小企業數字化需求、加強數字化采購以引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改造成本成為推進其數字化進程的關鍵。
相關研究組分別向政府、平臺、中小企業三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政府方面,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大中小企業相互促進的數字化網絡生態,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良好環境;
二是平臺方面,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全產業、全鏈路集成的數字化采購平臺;
三是中小企業方面,應強化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加強與大型企業協作,及早布局實現“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