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軍信股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將繼續擴大在新能源板塊的業務布局,加大對儲能等技術的研發力度,通過核心管理和技術占領市場,實現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軍信股份成立于2011年,主要從事于生活垃圾、垃圾滲透液等固廢處理業務,是一家集投資建設、技術研發、運營管理于一體的環保企業。軍信股份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同比下降28.27%。
此前,軍信股份就曾表示,公司已于今年2月和高新創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將在儲能業務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戰略協同合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已有多家A股環保龍頭企業跨界新能源領域與儲能領域。
今年8月,偉明環保發布公告稱,擬投資不超過191億元與盛屯礦業、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欣旺達合資,投建年產20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9月,中國天楹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通遼市人民政府、中國投資協會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據悉,此次戰略合作包含兩大主要投資項目,分別是打造通遼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零碳產業園,總投資600億元;打造零碳產業裝備制造中心,總投資100億元。
同在9月,同興環保宣布與中科大簽署合作協議,建立聯合實驗室,進行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儲能電池電極材料相關研究。
這只是冰山一角,除這些企業外,還有大量固廢、大氣治理的企業均紛紛布局新能源相關領域。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下,發展新能源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各地政府也在不斷出臺政策來推進新能源和儲能的發展。
相關統計顯示,單單2021一年,國家與地方政府就相繼出臺了300多項儲能相關政策,產業鏈投資計劃已經超過了1.2萬億元。截至今年初,共有25個省份將發展儲能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單從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來看,新能源與儲能可謂是發展潛力無限。但環保企業跨界新能源與儲能,還需要經過研發、應用、銷售等各個階段,項目的投產是否順利、相應技術是否能到預期目的、下游相應的銷售渠道是否能打開、是否能夠真正盈利,這些都對這些跨界企業的各項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