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時間:2022-09-27

來源:21ic電子網

導語: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夠支撐實現單車智能和網聯賦能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制修訂13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并建立實施效果評估和動態完善機制,滿足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和網聯功能全場景應用需求,作為汽車“新四化”之一的智能化,將如何重塑產業格局與用戶的生活,也受到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在“新四化”(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的行業浪潮下,自動駕駛行業迎來發展的風口期。國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標準以及行動方案,從戰略層面推動行業的發展。

  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車聯網,本是兩條完全獨立的技術路線,經過了近百年的技術發 展后,終于在 21 世紀初葉融合到了一起,共同成就了一臺智能汽車。當下正是智能網聯汽 車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至未來,硬件會逐步趨同, 汽車也會由軟件來定義,數據也會成為主要的驅動力。智能汽車領域具有很大的機遇!

  過去的汽車智能是在汽車產業鏈內引進了智能制造技術,現在的汽車智能,則是在人類的汽車應用生活中,全面引進了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手段。將汽車改造成為移動的互聯網產品,是過去和現在最大的區別。過去的汽車更偏向于一個駕駛、出行的工具,而今的汽車則擁有更多的“可能”。這種可能基于電氣化,基于自動駕駛的發展,基于對于人們美好需求的向往。如今的智能汽車,已經成為了結合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甚至車路協同的一個全新的出行工具。

  隨著汽車產業「新四化」的不斷推進,「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愈發明顯,汽車產業的競爭已經邁向了以智能網聯為核心的新階段。進入 2022 年以來,多項自動駕駛區域試點政策的頒布與細分場景下催生的無人駕駛需求,更是為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再添助力,國產智能駕駛企業彎道超車的拐點已近在眼前。

  消費市場對汽車定位正發生改變,終端消費者不再只將汽車視為運載工具,汽車成為 了提高生活品質的載體和空間。行業需要進一步提高汽車舒適性和駕駛質量,為消費者提 供更愉悅的用車體驗。而智能化的本質就是為了安全舒適,解放人的自由。消費者對駕駛 安全性和舒適性的日益重視,使得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關注度不斷提升,在消費市場具有 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歌猛進多年后,業界對于其發展趨勢的理解,也開始逐漸深入。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這句話引起了諸多同行的認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度日益提高,汽車是否足夠智能,將越發決定一家車企的江湖地位、市場空間,乃至于生死存亡。

  汽車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領先于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超預期。 近年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受度逐步提高,疊加多項政策激勵,中國新能源市場低中 高端的真實需求全面覺醒;同時強勢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經過多年技術積累,優質供 給不斷推出。

  由于智能汽車主要依靠的是自動駕駛技術,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所以當在發生事故時,系統對可能造成的傷害要做出選擇,這方面需要合理的設計。汽車和科技企業逐漸地試驗自動駕駛系統,從人工智能、地圖等方面深入研究。智能汽車的發展需要技術的支撐,如交通標識識別、車輛識別、全景監測等都是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在國外的特斯拉汽車,通過放置攝像頭在車輛的反光鏡前面,實現了識別標識、計算距離等功能,還用超聲波傳感器提供視角,除此之外,還有雷達系統幫助半自動化駕駛,這些技術都可以證明智能駕駛技術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