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機出口穩中有升,但行業預期轉弱——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行業對外貿易形勢分析

時間:2022-09-1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0.1%至108.9億美元,創下歷年上半年出口額新高,但增速較上年同期(40.7%)大幅度降低。若剔除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上升因素,大多數企業出口已出現持平甚至回落。上半年我國電機產品出口增速明顯減弱主要受全球通脹導致的需求不振、原材料漲價及海運不暢、疊加國內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

  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0.1%至108.9億美元,創下歷年上半年出口額新高,但增速較上年同期(40.7%)大幅度降低。若剔除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上升因素,大多數企業出口已出現持平甚至回落。上半年我國電機產品出口增速明顯減弱主要受全球通脹導致的需求不振、原材料漲價及海運不暢、疊加國內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

  本文闡述的電機統計口徑包含電動機、發電機以及發電機組。以下就2022年上半年電機類產品整體出口情況、分類出口以及海外市場等情況進行詳細闡述。

  01、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進出口情況

  (一)我國電機類產品出口額108.9億美元,創歷年上半年新高

  據我國海關統計,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產品出口額約108.9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出口額創半年度出口新高;進口額約26.1億美元,同比下降3.3%。貿易順差約82.8億美元,同比增長15.1%。從月度出口來看,1月電機出口20.2億美元,同比增長32.8%,為上半年出口額最高單月。

圖片

我國電機產品出口額.png  

  (數據:中國海關 制圖:電工分會)

  (二)廣東為國內電機出口第一大省

  廣東、江蘇、浙江、天津是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的主要出口地區,占據電機行業整體出口65.8%。2022年上半年,廣東省電機出口額23.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占20.4%的份額,為國內電機出口第一大省。江蘇省出口21.5億美元,同比增長17%,占18.4%,居第二位。浙江省出口19.8億美元,同比增長18.1%,占16.9%,居第三位。

  (三)對歐洲、北美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出口增速,對越出口大降

  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類產品對北美洲出口17.4億美元,同比增長22.9%,對歐洲出口31.4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對歐盟出口26.8億美元,同比增長31.3%,占我國電機整體出口的24.6%。此外,對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出口增速分別為8.0%、19.8%、-5.3%。

  2022年上半年,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意大利、越南、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泰國是我國電機出口的前十大目的地,共占我國電機產品出口總額46.7%。

  其中,我對美出口電機類產品1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占14.5%,居第一位;對德國出口5.2億美元,同比增長9.8%,占4.8%,居第二位。對日本出口4.8億美元,同比增長1.9%,占4.4%,居第三位。

  此外,上半年電機類產品對越南出口同比大幅減少62.15%至3.43億美元。越南工貿部2022年年初表示,近年來,越南由于缺乏向國家電網輸送風能和太陽能的輸入設施,2022 年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面臨諸多困難,稱將不會在今年的計劃中增加任何風能和太陽能。2021年風力發電機組是我國對越出口的主要電機類產品,2022年上半年風力發電機組對越出口增速下降100%。

  

電機出口市場情況.png

  (數據:中國海關 制表:電工分會)

  (四)我國自巴西進口電機產品激增

  2022年上半年,我國進口電機類產品26.1億美元,同比下降3.3%。日本、德國、越南、韓國、巴西是我國電機類產品前五大進口來源地,共占59.6%份額。其中,我國自巴西進口電機產品激增4040.8%至1.1億美元,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2022年上半年,我國自日本進口電機產品約6.7億美元,同比增長11%,居第一位;自德國進口電機產品約5.1億美元,同比下降2.4%,居第二位。自越南進口電機產品約1.4億美元,同比下降2%,居第三位。

  (五)中小型電機出口額保持較快增長,微電機出口額同比下降

  2022年上半年,我國電機產品出口最主要的產品依然為中小型電機,出口額57.2億美元,同比增長16.8%。同期,大電機出口額5.4億美元,同比增長18.3%。發電機組穩步增長,出口28.5億美元,同比增長2.4%。微電機出口額同比下降12.5%至17.5億美元。我國微電機產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微電機產業已具有完備的供應鏈和規模化的生產制造能力。由于國內本土疫情原因,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部分省市出現工廠停工、減產的情況,原料、生產、物流、用工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受限、受阻,影響出口。

  

電機進出口統計.png

  (數據:中國海關 制表:電工分會)

  ?注:大電機( ≥750KVA )、中小型電機(<37.5W<750KVA)微電機( ≤ 37.5W)

  (六)輸出功率≤750W的直流電動機及直流發電機仍是我國電機出口最大單一產品

  從出口產品來看,上半年輸出功率≤750W的直流電動機及直流發電機是我國電機出口最大單一產品,出口額18.7億美元,同比增長4.1%。其他單相交流電動機,出口額約14.9億美元,同比增長4.5%,居第二位。輸出功率≤37.5W的其他電動機,出口額11.5億美元,同比增長4.0%,列第三位。

  

電機產品出口類型.png

  (數據:中國海關 制表:電工分會)

  02、上半年我國電機出口面臨新挑戰

  (一)俄烏沖突下海運費漲價;人民幣升值,利潤收縮

  2022年上半年,歐洲是我電機出口增速較快的市場之一。然而,俄烏戰爭影響了歐洲物流的正常運行,造成物流成本上升、港口擁堵,加劇通貨膨脹。據德國媒體報道,受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德國多個港口出現貨物堆積的情況。十幾艘計劃停靠漢堡港或不來梅港的貨輪現在需要等待數天甚至數周的時間才能靠泊。由于烏克蘭戰爭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運輸價格上漲了一倍多。此外,人民幣匯率波動,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甚至面臨虧本。

  (二)國內本土疫情致供應鏈不穩定、出口困難、加大交付風險

  今年以來,國內本土疫情反復發生,原料、生產、用工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受限、受阻,引致供應鏈失穩,加大了企業訂單交付風險。受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我國銅價暴漲,從2020年3月31日的39150元/噸同比增長88.9%至73950元/噸,雖然2022年出現下降,但仍高出2020年價格60.0%。據調研,因疫情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部分地區均現不同程度工廠限工、減產,加之各地物流不暢通,原料、輔料停產無法及時供應,出口貨物無法及時裝柜,產成品貨物積壓倉庫,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部分貨物無法如約交付也已造成合同違約,企業面臨賠付損失。

  (三)國外市場逐步放寬入境措施,需謹防訂單外流風險

  2021年以來,由于我國國內得力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國企業獲取了大量來自周邊國家的訂單,迎來出口創新高的好成績。2022年以來,全球各國陸續放寬入境措施,外貿逐步復蘇,與此同時,國內本土疫情反復導致的供應鏈不暢和原材料高漲等問題,致國外客戶下單意愿明顯降低,影響整個電機行業的生產制造以及出口,需謹防國內電機訂單外流風險。上半年電機出口增速已經較上年同期大幅度降低,如若第三季度國內疫情以及供應鏈等問題仍未解決,我國電機行業增速或將繼續收窄,企業利潤將持續受損。

  03、政策支持及趨勢展望

  當前,電機行業出口所面臨的挑戰幾乎是所有外貿企業均會面臨的問題。2022年4月20日,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的通知》,聚焦政策紓困,減輕出口企業負擔;便捷退稅,著力提高資金流轉效率;優化營商環境,著力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產業政策方面,2022年07月28日工商總局等六部委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行動。鼓勵電機生產企業開展性能優化、鐵芯高效化、機殼輕量化等系統化創新設計,優化電機控制算法與控制性能,加快高性能電磁線、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損耗冷軋硅鋼片等關鍵材料創新升級。推行電機節能認證,推進電機高效再制造。推動使用企業開展設備能效水平和運行維護情況評估,科學細分負載特性及不同工況,加快電機更新升級。預計2025年新增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70%以上。

  物流政策方面,優先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協同推進風險布控、貨物監管和納稅企業管理跨關區協同管理,實現了報關單位備案的無紙化,不斷完善“兩段準入”“目的地檢查”等舉措,方便企業從口岸快速提離貨物,幫助企業解決進出口貨物通關過程中的困難。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開通重要民生物資進口“綠色通道”,保障關鍵零部件進出口,助力維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出口退稅方面,今年新推出了“三減、三加、三提速”的新舉措,旨在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辦理便利化水平。在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方面,加大信用保險支持,發揮專項資金作用,加快貿易數字化發展,聯通國內外供銷渠道等。

  在當前國內外疫情尚不明朗,海運、原材料等問題突出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及時出臺各項穩外貿政策,結合國內疫情防控情況,企業在手訂單等因素考慮,預計2022年下半年出口增速將略高于上半年出口增速,全年出口同比增長10-12%左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