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在實現逆襲,連日本都感到措手不及?

時間:2022-09-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導語:中國機器人市場持續蓬勃發展,成為后疫情時代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22%。

  一、中國已初步形成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中國機器人市場持續蓬勃發展,成為后疫情時代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22%。

  報告顯示,中國高度重視機器人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機器人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已經初步形成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同時“機器人+”應用不斷拓展深入,產業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態勢。

  根據報告,中國機器人市場持續蓬勃發展,成為后疫情時代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其中,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22億美元。

  其中,在國內密集出臺的政策和不斷成熟的市場等多重因素驅動下,工業機器人增長迅猛,除了汽車、3C電子兩大需求最為旺盛的行業,化工、石油等應用市場逐步打開。中國作為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工業機器人發展持續向好,已成為驅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主引擎。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建筑、教育領域持續旺盛的需求牽引,中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成為機器人市場應用中頗具亮點的領域。2022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教育、公共服務等領域需求成為主要推動力。

  當前,國內特種機器人市場保持較快發展,各種類型產品不斷出現,中國在應對地震、洪澇災害、極端天氣,以及礦難、火災、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對特種機器人有著突出的需求。

  二、和日本相比,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可是要晚得多

  日本的機器人產業,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等產業隨同整個經濟快速崛起,面臨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于是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工業機器人產銷量開始快速增長,繼而推動整個機器人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這一階段持續了約20年時間,直到進入90年代,日本由于經濟陷入低迷,機器人產業發展速度才開始放緩。

  但是在2008金融危機后,隨著中國為首的一批新興國家的制造業快速發展,并且開始進行智能轉型,使得工業機器人需求快速增長,而日本作為機器人傳統強國也因此而受益,再次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并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一快速發展時期,又可分幾個小周期,每個周期約4年左右,目前日本的機器人產業仍處在2019年開啟的第四輪小周期之中。

  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歷史中,日本誕生了發那科和安川這樣的世界機器人龍頭,這兩家日本企業和德國庫卡、瑞士ABB并稱機器人行業的“四大家族”,處在絕對的第一梯隊。

  與日本相比,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可是要晚得多了。

  在上世紀80年代,當日本等國家的機器人產業正發展得如火如荼之時,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還處在萌芽階段,甚至都還不能稱為“產業”。

  而在改革開放后的很長一段時期,由于我國廉價勞動力足以滿足工業生產需求,所以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很少,全國上下對該產業并不是很重視,資金等方面的投入,還有政策方面的扶持都很少,因而機器人產業發展也很緩慢。

  甚至到后來,由于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剛開始,國內對機器人產業的看法,仍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為主,所以仍不重視自主研發,投入也不夠,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仍舊不快。

  并且過去不但研發投入少,人才培養力度也不夠。

  直到2015年,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開始推進實施制造強國的發展戰略,把機器人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機器人產業才真正迎來發展的春天,而在2016年,東南大學開設了中國首個“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

  但從那時起,到現在也就6、7年時間,以本科4年算,相關人才也就系統培養了第一批而已,更不要說機器人行業涉及學科非常廣泛,知識體系十分復雜,要真正深入研究,還得進修碩士乃至博士,那么培養時間會更長。

  所以總的來說,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歷史還很短,其底蘊很難跟日本相比,從而包括機器人技術,尤其是高端技術的研究積累,相關企業的發展程度,還有人才的培養等等,都和日本有著較大差距。

  三、中國機器人市場:35%利潤歸日本,核心零件待突破

  目前,中國人口紅利開始逐漸消失,以工業機器人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型制造業,將是產業升級的大勢所趨,如今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全球第一,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37個行業大類,91個行業種類,國產機器人在發展浪潮下也開始崛起,但是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減速器技術沒有突破,35%的利潤卻歸日本,核心零部件如何實現突破已成當務之急。

  工業機器人擁有三大核心部件,分別是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

  三大核心部件占機器人生產成本的70%,其中減速器一項的成本就達到35%,目前全球著名的工業機器生產商主要有4家,分別是德國一家企業、瑞典的一家企業和日本的兩家企業,自從中國在2013年開始進入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后,市場份額開始不斷向中國傾斜,因為國內和全球工業市場對工業機器人有非常大的需求量,所以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好消息是中國機器人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壞消息是國產機器人利潤率較低。

  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國產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被國外4家知名的機器人生產商技術壟斷,尤其是占比最大的機器人減速器,想要高品質的減速器,就必須從日本進口,減速器研制非常困難,它的主要任務,是把伺服系統運轉的動力,通過齒輪咬合進行減速,以此來控制機器人的關節,減速器必須具備抗疲勞強度高,壽命長的特點,雖然國內也能生產減速器,但制作工藝和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遲早會超越日本

  日本的機器人產業雖然強大,但并非無敵,從大環境講,日本的經濟一直在衰退,甚至這幾年還在加速衰退,很多產業,包括半導體乃至汽車產業,也變得越來越衰弱,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機器人產業就很難獨善其身。

  由于經濟形勢不好,日本政府就算想扶持機器人產業,卻也很難做出有力措施,最多就是發布一些保護性的政策。但問題是,保護性政策一般為了保護國內市場,但日本國內由于工業衰退,機器人市場可謂蕭條,日本生產的機器人,80%以上都賣到了國外。

  而且日本經濟持續衰退,無法維持完整的產業鏈,許多產業,包括半導體、電池、光伏等等,都失去了成品上的優勢,只能勉強保持某些方面的競爭力。

  現在日本的機器人產業,也出現了這種跡象。由于材料、能源等成本高企,日本機器人成品在造價上已經沒有多少優勢,現在更多的是維持在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等領域的優勢,這就讓它的產業競爭力打了折扣。

  而在我國,機器人產業得到了越來越大的重視,國家也出臺了各種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在去年年底,工信部和發改委等15部門還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要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現在我國工業機器人已應用到國民經濟50多個行業大類,140多個行業中類,并且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拓展,中國機器人市場也在不斷增大,這是我們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的最大契機和動力。

  尤其這幾年,我國新能源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日益高漲。

  到現在,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從機器人零部件到整機,再到機器人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產業鏈韌性正在不斷增強。

  并且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我們的機器人國產化率還不是很高,但是每年都在快速增長中,像在去年第二季度,我國機器人國產化率才只有30%多一點,但是在今年第二季度,就上升到了36.8%。

  我們的很多機器人企業,在經過初期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后,也開始向高端領域進軍,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企業的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到如今,像埃斯頓和新時達等中國機器人企業,已經穩穩位列機器人企業的第二梯隊,開始向第一梯隊的“四大家族”發起挑戰。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遲早會超越日本。只要腳踏實地,不斷努力,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產業競爭力,說不定什么時候我們慕然回首,就發現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已經立于世界之巔。

  文章來源: 諸葛小徹,認知金字塔,中國新聞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