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將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使我國經濟順利邁向數字經濟,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能否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是關鍵。
在調研中,徐國權發現,當前,中小企業在完成數字化轉型中普遍存在“不會轉”“不能轉”和“不敢轉”現象,主要表現為對數字化轉型的概念模糊、目標不清;缺乏行業標桿企業的示范領航作用;中介服務機構亂象叢生;政府部門扶持政策仍待加強。
在今年年初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對數字經濟的經濟形態特征已經作出了明確規范,即:平臺化、數據化、普惠化、高效化四大特征。徐國權認為,只有滿足上述特征的企業才能稱之為數字化企業,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中小企業明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任務。
同時,樹立行業標桿企業領航作用。徐國權建議,由各地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組織屬地企業申報,組織專家論證,對符合要求、完成了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登記注冊,逐級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商務部,選擇部分優秀企業作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起到示范領航作用。
梁志峰表示,為全面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擴面、提質、增效,工業和信息化部從供給和應用雙向發力,著力構建“三大體系”,一是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政策體系。二是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持體系。三是著力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體系。圍繞中小企業全方位需求,遴選和推廣一批“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能用出效益”的優質數字化服務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龍頭企業的帶動也很關鍵。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中,中小企業和大型行業企業同樣重要。中小企業不僅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還是創新的重要源泉,對就業、民生等問題都影響重大。行業龍頭企業應積極承擔起自身責任,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共同創新和發展。
數字化轉型對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關乎當下發展和長遠前景的關鍵命題,而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則需要政府、社會、市場等多方面發力,不斷解決其轉型中的技術、資金、人才等難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