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市場調研 > 資訊詳情

中國機器人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時間:2022-08-26

來源:機器人在線

導語:目前,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機器人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機器人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機器人﹢”隨著應用的不斷擴大,整個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趨勢。

  唱著柔美動聽歌曲的人形機器人“鄧麗君”,全自動核酸檢測機器人,可上山入海的各種特種機器人,可軍用可民用的“巨型”無人機機器人等等,在2022年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上,記者感受到智能機器人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安全、方便、高效。

  目前,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機器人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機器人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機器人﹢”隨著應用的不斷擴大,整個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趨勢。(2022)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74億美元,5年平均增長率將達到22%。預計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將達到8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將達到65億美元,特種機器人將達到22億美元。

  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機遇期

  機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端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結果。它呈現出技術迭代快、工業增長快、應用持續深化的趨勢,已成為促進經濟和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多年來,中國政府通過制定產業規劃、鼓勵技術創新、培育應用場景、優化市場環境等措施,促進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22年世界機器人大會試點峰會上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基本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實體優化擴張,技術創新步伐顯著加快。中國機器人產業涵蓋了從零部件、整機到系統集成、檢驗和測試的整個鏈,在一些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了整機集成和創新的應用優勢,在全球產業發展模式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創新發展、升級換代的重要機遇期。

  隨著“機器人﹢”穩步實施行動,加快擴大機器人應用廣度和深度,幫助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工業機器人已應用于60個行業和168個行業。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統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精密制造場景,工業機器人在融入了柔順力控特性后更加柔性化,可實現更高精度、更強靈敏性的應用,在裝配、研磨、鉚接等復雜精密場景加快普及應用。重慶華數針對3C本產品推出了精密加工機器人,重點突破了整個筆電流過程的典型工藝應用,建立了以拋光、涂層和組裝為代表的復雜應用,實現了整個過程機器人生產和全套自動化工廠的應用。在視覺增強場景中,智能采摘機器人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收集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圖像數據,實現準確采摘,并可以預測作物產量和病蟲害的可能性。

  在特種機器人方面,隨著行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需求的不斷挖掘,機器人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鋼鐵俠”幫助人類征服星海的優勢。在深海,山東未來機器人開發的深海鋪設電纜機器人具有國內第一個大水深智能操作能力,具有底部行走、懸浮機動、精確導航定位技術,抗水能力強,可在1500米深的海洋人工無法完成海底電纜、電纜、管道敷設作業。在航天領域,問天實驗艙攜帶移動靈活、定位準確的小機械臂,成功完成了艙外設備的巡檢測試。

  在服務機器人方面,創新產品不斷落地推廣,技術融合發展創新活躍。比如,北京梅卡曼德將深入學習,33D視覺等前沿技術與機器人的深度結合,為制造業、物流等行業的客戶提供先進的機器視覺解決方案,如拆卸和堆放、無序料、缺陷檢測、尺寸測量等。在醫療領域,北京大艾機器人豐富了醫療康復機器人產品矩陣,提高了醫療康復效率。在無人配送領域,京東、美團、沃爾瑪、亞馬遜等企業都推出了無人配送機器人。

  機器人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疫情之下,各行業使用機器人的意愿進一步提升,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強勁反彈,安裝量創下歷史新高,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持續高速發展、創新活躍,有力促進全球經濟回暖。

  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應用市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加速整合,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新應用源源不斷涌現,機器人產業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前景。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集群發展。機器人產業的主要集群區域分為六個區域: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東北、中西部。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在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中有著最強大的基礎。京津冀地區的機器人產業逐步發展壯大。雖然東北地區機器人產業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近年來機器人產業的整體表現相對有限,中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顯示出相當大的后發潛力。

  報告提出以下建議,為了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產業創新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不斷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第二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第三是有效拓展應用場景需求,擴大機器人應用范圍,開展特色領域應用推廣;第四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搭建開放共享創新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