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蜂窩物聯網規模大收益低,靠賣流量真的能回本嗎?

時間:2022-08-18

來源:物聯傳媒

導語:對于2G/3G退網后龐大的蜂窩物聯網市場,產業鏈上無論電信運營商,或芯片、模組還是終端設備等廠商都翹首以盼久矣。

  可現實是市場雖然龐大,但從數據上來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具有沖擊力。

  近日,GSA(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發布報告稱,截至2022年6月底,68個國家和地區的135家運營商已在規劃2G/3G退網事宜,其頻譜將重新分配給4G/5G。

  GSA的研究表明,2G/3G的關網率將繼續增加,尤其是3G的關網速度將超過2G。2G/3G的關網潮將在2025年達到高峰。

  而國內三大運營商也早已進行規劃——中國移動退3G、中國電信退2G和3G,中國聯通退2G。但截至2021年底,2G/3G基站規模仍達263.5萬座,占基站總數的比例超過26%,而且過去1年凈減少數量不到21萬個。

  也由此可見,2G/3G退網實際情況比較復雜。在蜂窩通信領域,除了老人機、電話手表仍有需求外,2G/3G網絡還承載著上億的物聯網用戶,并且據統計,2021年2G/3G非手機終端出貨量達1501萬部。

  雖然替代技術已成熟

  但退網難度仍舊很大

  根據IoT Analytics數據,2021年全球互聯IoT設備數量增長18%,達到144億臺。其中,由于LPWA網絡得到擴展,NB-IoT的采用連接同比增長61%。同時用戶正在從2G / 3G轉向4G/ 5G物聯網,由于基于LTE Cat 1.Cat 4和Cat 6的芯片組的采用率更高,4G物聯網連接增長了24%。

  在物聯網領域,2G/3G業務涉及許多移動性、需要一定帶寬傳輸能力甚至支持語音通信能力的應用場景,如車載、移動支付、工業互聯等。當前主要承載的物聯網業務包括車聯網、共享行業、智能金融、智能表計、消費電子等。

  目前對2G/3G進行取代的技術是NB-IoT和4G Cat.1.前者在水表、燃氣表、共享單車、門鎖等應用場景能夠完成替代,并且成本更低(比如廣和通一套NB-IoT模組只要9.9元,而2G模組大約在18元);后者則在共享終端、金融支付、工業控制、智能POC等應用場景可完成替代。

  NB-IoT和Cat.1將能夠滿足90%的物聯網連接場景,能夠從高中低速率,有效承接新增的各類物聯網業務的需求。但即便如此,2/3G的退網依然比較困難,據專業人士分析原因有如下三點。

  首先是2G/3G物聯網新終端仍在出貨。而終端設備一旦入網便承擔起行業用戶的重要生產經營任務,且物聯網終端迭代周期長,以智慧抄表為例,可達到7~15年。

  第二是涉及大量歷史資產問題,包括現有通信模組、生產類設備升級的費用承擔方無法確認。

  第三是部分地區NB-IoT網絡覆蓋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承載2G/3G連接遷移的要求,在局部覆蓋深度方面還需加強。同時,4G Cat.1/5G終端模組成本還不夠低。

  也因此,2G/3G退網的進程也不能操之過急。據悉,在部分地區,電信運營商在啟動部分2G/3G基站關停工作時,因退網方案欠妥當,引發了部分負面輿情。由此也可知,在關停工作上雖然可抑制增量需求,但對存量市場的服務并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解決問題。

  對于2G/3G退網后龐大的蜂窩物聯網市場,產業鏈上無論電信運營商,或芯片、模組還是終端設備等廠商都翹首以盼久矣。可現實是市場雖然龐大,但從數據上來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具有沖擊力。

  蜂窩物聯網市場

  看規模也要看成本

  據愛立信公司2021年11月的Ericsson Mobility Report預測,2027年使用蜂窩通信的物聯網終端連接數量將超50億。其中,2G、3G逐步退出,而NB-IoT、Cat-M和4G、5G覆蓋范圍將持續增大。

  據三大運營商發布的2021年業績,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2021年物聯網連接數分別為2.98億、3.08億、10.49億,而三者的移動用戶數分別為3.72億、3.17億、9.57億。也就是說,目前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連接數與移動用戶數已不相上下。

  其中,據工信部數據,在應用場景上,運營商蜂窩物聯網應用于智慧公共事業領域較多,占比達22.4%,其次是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占比分別為18.1%、15.6%。

  從數量基數上看,物的連接比人的連接有著前景更為廣闊的市場。但從收入規模上看,二者懸殊則非常大。

  從圖中可以看出,物聯網為運營商帶來的營收勉強能達到移動服務的零頭。據相關人士分析,這是由物聯網業務的特性所決定,由于物聯網呈碎片化分布的場景,而每個場景所用到的數據量又極小,所以導致運營商傳統的流量經營手段在物聯網業務上難以復制。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運營商而言,從建設通信網,包括建光纜、上設備、建基站等,到網絡設備、基站、機房的維護等方面,開展移動服務和物聯網業務的成本相差并不大。

  并且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在物聯網業務上僅僅提供連接服務,運營商的直接收益非常有限,擴大連接、提升價值是當下運營商物聯網業務突破的兩個重點。

  關于市場規模龐大卻對成本需求極高的情況,除運營商外,產業鏈上的模組廠商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蜂窩模組廠商營收、凈利潤及毛利率情況(來源:物聯傳媒整理)

  (注:高新興、九聯母公司分別未單獨披露其毛利率、凈利潤)

  可以看出,“寡頭”企業移遠通信雖然營收高達112.62億元,但凈利潤僅為3.58億元。不僅移遠通信,包括近一年多來占據蜂窩物聯網模組市場半壁江山的國產企業們皆如此,這也從側面說明模組廠商的運營成本相當高。于是對于模組廠商而言,如何降低成本成了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麥肯錫數據,未來物聯網產業鏈中設備層、連接層、平臺層和應用層的價值占比分別為 21:10:34:35.網絡連接層在物聯網總體收入中占比最低。運營商和模組廠商在其中恰好處于連接層。

  而目前,在物聯網的考核標準中,連接數的比重已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連接價值,這一考核導向的變化,導致考核結果截然不同。如何提高連接的價值,或是運營商及模組廠商等連接層企業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結語

  雖然在全球范圍內,2G/3G退網已是大勢所趨,但由于終端迭代周期長、價格不夠低等問題,短期內還難以實現大規模清退。而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用戶對于新技術都持友好態度,有網友在新通信技術的科普下吐槽“如同在池塘邊建海景房”。這也意味著退網方案其實有待優化。

  同時,在蜂窩物聯網這個龐大的市場中,設備連接要求已開始從量向質進行轉變,產業鏈中連接層的企業也該更注重用戶訴求,提升連接價值。如通信行業業內人士所分析,破局的關鍵,在于連接之上的應用服務能力。雖然產品可以走薄利多銷的路,但在市場上也需要避免同質化,提升自身競爭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