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金融危機催生紡織產品一體化開發新模式

時間:2009-03-25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一場由中國化纖協會和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發起的新形勢下如何強強聯合,進行新產品一體化開發模式創新的大討論,同樣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在金融危機尚未見底,任何人都不敢對世界經濟未來走向下定論的時候,企業最需要的是增強實力和提高抗風險能力。無論是1月舉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還是日前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各國首腦以及杜邦等國際著名公司高管強烈呼吁國與國之間、企業之間要加強聯合、共同抵抗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上周末的西子湖畔,一場由中國化纖協會和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發起的新形勢下如何強強聯合,進行新產品一體化開發模式創新的大討論,同樣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強強相乘”創造裂變效應   “強+強+強="強大,強×強×強=強盛”,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首次通過公式的形式在業界提出新產品一體化開發的創新模式,并倡導企業合作由強大向強盛轉變。   楊世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在自給自足式小農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經濟,有著天生的封閉性,而紡織行業恰恰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從根源上講,合作意識相當淡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激烈市場競爭的洗禮,今天的紡織企業很多傳統意識的禁錮被逐漸打破,明顯體現在產業鏈上下游終于打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各自研發的封閉之門,以開放的姿態,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推進科技研發。   目前,上下游一對一的合作開發模式已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強力沖擊下,紡織行業上下游研發要迅速擴展到“點對面”以及“面對面”更廣泛、更充分的合作,快速創造新的贏利空間。因此,楊世濱更加強調“強×強×強="強盛”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內紡織行業新技術、新產品一體化開發存在不同模式,有些大型企業由于自身產業鏈較為完備,在內部就能完成新產品一體化開發;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依托身處產業鏈某一個環節的基礎,向上下游整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實現內部一體化開發;而目前更多的則是上下游企業之間、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實現外部的一體化開發,追求合作方的共贏。   楊世濱認為,“強強相乘”的模式,更加適合我國紡織行業產業集中度不高的發展現狀,充分發揮個體企業最突出的優勢,與其他優勢企業展開合作,謀求共贏。楊世濱介紹說,“強強相加”和“強強相乘”這兩個法則不同之處在于其創造的效應完全不同。在上下游合作的初期,企業更多嘗試的是前者,而隨著紡織工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強強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一種更加迅速、更加充分、更加廣泛的產品一體化開發新模式,而“強強相乘”能夠滿足行業發展對創新模式的需要。在“強強相加”的基礎上,做乘法能使合作效果成倍數放大,產生裂變效應,加快企業和行業發展由大變強的轉變。 強強聯合破解困惑   對于紡織行業新技術、新產品,特別是新型纖維的推廣速度和范圍受到很大局限的問題,國家和行業均給予了高度關注。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新型纖維,因各種因素推廣不暢,市場需求有限,阻礙了其產業化和批量化發展的進程,使新型纖維技術及產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杜邦與后道聯合推廣新品,以及東麗與170余家下游公司合作等這些成功案例給予國內紡織企業很多可資借鑒的經驗。   作為行業專家,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葉永茂、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指出了當前新技術、新纖維在下游得不到充分應用、而下游對高檔纖維原料的需求又得不到滿足這一困惑的根源。他們一致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上游搞技術研發時只注重了產品,而缺乏有效的技術和工藝的服務,使下游企業出現了因技術和工藝問題而導致的產品質量不穩定,進而影響下游企業對新型纖維應用的積極性和熱情。   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內紡織形勢十分嚴峻,通過上下游一體化開發增強企業競爭力成為行業和企業的迫切需要。遠紡蘇州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遠紡年產500噸運動面料,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品牌合作,主要產品屬于針織,希望通過強強合作,更多地接觸上游原料、面料、服裝等多個領域,增加合作研發機會。   據泉州德信織造公司總經理吳榕反映,原料配比比例在生產過程中發生變化的問題經常發生,應該通過上下游共同解決。他告訴記者,化纖在加工過程由于不同工藝而出現減量等問題,使加工前的原料配比發生改變。作為下游的織造企業由于不了解新型原料特性及工藝要求,致使新型纖維在織造等環節出現問題,造成損失。   90%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的上海三槍集團,生產原料長期以棉為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新型纖維原料應用開發,三槍一直存在顧慮。每年三槍開發新產品多達200余種,但在原料選擇上非常謹慎,對新型纖維的應用比例十分有限。一方面擔心消費者對新纖維不接受,另一方面更擔心由于對新纖維工藝難以掌控,影響產品質量和品牌聲譽。三槍集團有限公司經理張龍根說:“三槍作為老字號企業和品牌,在銷售網絡上具有明顯優勢,在江、浙、滬地區具有龐大的銷售網絡,我們希望與新纖維生產企業加強合作,通過三槍銷售網絡的影響力,共同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推廣。” 超前思維實現超前體驗   獲得“強強相乘”的理想效果,需要具備多方面條件。楊世濱比喻道,乘法比加法有難度,加法的結果是線狀,而乘法的結果是網狀。“強強相加”可以在點對點的空間內完成并見效,而“強強相乘”除了有優勢企業、科研力量的參與之外,還需要一個平臺,需要一個掌握國家宏觀政策和行業總體形勢及走向的中間力量。它相當于強力融合劑,將各方優勢緊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進而產生裂變效應,推進企業由大變強。   有實踐才有發言權。盛虹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葉興對“強強相乘”的效應應該最有發言權。張葉興告訴記者,“有著全球超細纖維專家”之稱的江蘇盛虹集團,以高品質的超細纖維為特色化纖產品,但超細纖維的推廣應用必須依靠與下游企業的合作,并在合作中進一步提升超細纖維的品質。由于沒有織造環節,在行業協會的組織下,盛虹率先嘗試了“強強相乘”一體開發的不同效應,與近百家下游優勢企業實現了零距離接觸,向一體化開發新模式邁進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   張葉興深有感觸地說道:“以往每年盛虹都會召開規模很大的用戶訂貨會,但與這次協會組織的和優勢企業接洽的效果完全不同。從這里,我們感受到強強合作中特有的強勢力量。這其實就是‘強+強+強="強大’與‘強×強×強=強盛’不同內涵的最充分、最深刻的體現。”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人們化消極為積極,破舊立新,用更符合現實發展規律、更符合行業發展需要的眼光和膽識,不斷突破傳統,創造新的模式。這必將帶給全世界、全社會、全行業一個全新變化,甚至是顛覆傳統的巨大變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