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領袖樂觀地認為,在半導體供應受到嚴格限制兩年后,全球芯片短缺即將結束。但是,盡管情況有所改善,但分析師認為供應問題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尤其是對于采用未獲得芯片制造商投資的舊技術制造的更便宜的設備。
芯片短缺最初是由 Covid-19 大流行引發的,廣泛轉向在家工作導致對筆記本電腦和消費設備的需求急劇上升,而汽車行業等其他行業則暫停或取消了他們的芯片訂單。
隨著這些行業的生產現在再次增加,公司發現自己排在了組件隊列的后面,導致世界各地的工廠一次停產數天或數周。但現在看來,情況似乎正在好轉。
制造商表示芯片供應情況正在改善
周四,不同行業的三家制造商公布了他們的財務業績,高管們評論說芯片供應情況正在改善。
擁有起亞等品牌的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公布了八年來最好的財務季度,對其高利潤 SUV 的需求猛增。現代告訴投資者,全球芯片短缺的緩解意味著它已經能夠恢復為其工廠的員工提供加班和周末輪班服務,并表示將能夠在下半年增加生產以滿足需求。
為制造商和汽車公司生產機器人和控制系統的 ABB 在報告第二季度業績時也表現出樂觀,稱其第二季度的訂單數量同比增長了 20%,而且半導體形勢的改善將使其能夠在下半年實現這些目標。
“總體而言,與上一季度相比,供應鏈限制略有緩解,”ABB 首席執行官 Bjorn Rosengren 表示。“我們預計未來幾個季度零部件供應將進一步放松。”
與此同時,歐洲最大的家電供應商伊萊克斯也在展望未來將擁有自己的芯片。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和烏克蘭沖突影響了其收入和利潤,該公司未能實現第二季度的盈利目標,但表示其供應鏈的未來看起來很有希望。“我們正在逐步回到更加正常化的供應環境,”首席執行官喬納斯·薩繆爾森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那么全球芯片短缺已經結束了嗎?
正如Tech Monitor報道的那樣,這種圍繞芯片供應的新發現的樂觀情緒可能部分是因為需求正在下降。由于預期需求下降,內存芯片制造商美光上個月下調了財務預測,導致其他芯片庫存下跌。更廣泛的經濟形勢也可能導致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公司縮減先前宣布的建設新芯片工廠和使全球供應鏈多樣化的計劃。
IDC 分析師 Vinay Gupta 本周表示,烏克蘭的戰爭可能會限制芯片制造過程所需的氣體供應,從而延長芯片短缺的時間。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氖氣的兩個最大供應商,氖氣是一種用于生產半導體的氣體,IDC 亞太區研究主管 Gupta告訴CNBC:“半導體供應不會立即增加。生產這些半導體需要大量原材料和氣體。”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Pat Gelsinger預計供應問題將持續到 2024 年,理由是難以掌握制造設備。
負責 GlobalData 半導體行業的 Mike Orme 同意該行業尚未走出困境。他說,使用舊工藝節點技術制造的芯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存在。
Orme 說:“這些芯片要花費幾美分和幾美元來完成諸如 LCD 驅動器、電源管理控制以及邊緣物聯網設備邊緣的微控制器和傳感器等特定但重要的工作。” 制造此類芯片的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