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MEMS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全球產品化的傳感器種類約2.6萬余種,我國擁有1.4萬多種,其中7000多種可產品化、商業化。
傳感器是個非常細分,且各領域差距巨大的行業。我們一直在說中國的傳感器很落后,一直被卡脖子,那么,我們就沒有稍微先進點、甚至占據全球領先地位的傳感器賽道嗎?
答案是有的!但非常少,本文告訴你,在具體的各傳感器細分賽道,我國企業在哪些賽道取得領先地位?哪些賽道相對落后?
01、傳感器市場規模
傳感器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指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2189億元,同比增長12.7%。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感器這一產業在互聯網力量的賦能之下日益受到重視,日后再疊加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傳感器行業市場可期。預計2021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951.8億元,2022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3150億元。
02、我國傳感器專利申請數量
數據顯示,2017-2020年我國傳感器專利申請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我國傳感器專利申請數量由2017年的27.0萬項增至2020年的33.2萬項,年均復合增長率7.1%。2021年我國傳感器技術迭代速度有所放緩,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傳感器相關專利11.8項,同比下降64.5%。主要原因是傳感器行業技術壁壘較高。
03、傳感器細分賽道孰強孰弱
思來想去,小編還是決定從中國相對較強的傳感器領域說起,因為中國傳感器產業能在全球拿的出手的地方,實在不多。
MEMS聲學傳感器: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51.2%,最高企業排名第 1
MEMS聲學傳感器是我國傳感器產業里最輝煌的領域,根據著名市場調研公司Yole在2021年發布的產業報告《Status of the MEMS Industry 2021》顯示,中國廠商歌爾微電子在2020年全球MEMS聲學傳感器領域以32%的市場份額擊敗樓氏電子,成為全球MEMS聲學傳感器TOP 1。
同時進入全球頭部領域的中國大陸MEMS聲學傳感器廠商還有瑞聲科技12%、敏芯股份3.1%,其中鈺太科技(4.1%)為我國臺灣省MEMS企業。
因此,中國大陸本土MEMS聲學傳感器廠商占該領域全球市場份額的47.1%,含臺灣省企業則占到了51.2%的市場份額,是我國細分傳感器賽道里,廠商排名和市場占比最高的領域!
紅外傳感器: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44%,最高企業排名第 2
紅外傳感器是我國傳感器產業為數不多,掌握紅外探測器芯片技術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領域。
根據Yole《2020年熱像儀和熱探測器報告》(Thermal Imaging and Sensing 2020)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紅外傳感器產業占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列的主要參與者有高德紅外(17%)、海康威視(15%)、睿創微納(10%)、大立科技(2%),中國廠商合計占據全球44%的市場份額。
其中,高德紅外以17%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紅外傳感器企業,同時也是全球繼美國FLIR公司后的第二大紅外傳感器公司。
紅外傳感器在軍事、民用均有巨大應用價值,因此歐美國家對紅外傳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管控極嚴,以高德紅外為首的中國紅外傳感器企業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突破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激光雷達: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23%,最高企業排名第 2
激光雷達從2014/2015年開始隨著自動駕駛而興起,全球廠商都處于差不多的起跑線,中國企業在激光雷達上的發展并不落后國外先進水平。
根據Yole發布的《LiDAR for Automotiv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2021》報告顯示,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中國企業市場份額進入頭部廠商排名的有:速騰聚創(Robosense,10%)、大疆覽沃(Livox,7%)、華為(Huawei,3%)、禾賽科技(Hesai,3%),中國廠商合計占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23%份額。
作為未來智能汽車的重要技術,激光雷達對于自動駕駛至關重要,中國廠商在這一領域同樣野心勃勃,華為等產業巨頭也掀起萬人研發熱浪高調進入激光雷達市場。
截止2021年末廣州車展,已有多家汽車廠商搭載國產激光雷達的汽車量產。
激光雷達與MEMS、圖像傳感器等領域,是傳感器產業鏈中投融資熱度最高的領域。目前激光雷達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可預見,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激光雷達廠商必然大放異彩。
CMOS圖像傳感器: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18%,最高企業排名第 3
圖像傳感器是中國為數不多在全球具有一定話語權和技術實力的傳感領域。根據Yole在2022年3月份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圖像傳感器監測報告中,數據顯示,中國有三家圖像傳感器芯片企業進入全球市場份額名單。
分別是:豪威科技(韋爾股份,Omnivision)13%、格科微(Galaxycore)4%、思特威(Smartsens)1%,三家企業合計占有全球圖像傳感器芯片18%的市場份額,其中韋爾股份更是以13%占據全球TOP 3,僅次于索尼、三星兩家巨頭。
圖片傳感器是傳感器領域里市場體量最龐大的賽道之一,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賽道,索尼、三星等多家全球產業霸主參與。截止目前(2022年6月份),豪威科技(韋爾股份)、格科微、思特威均已在中國股市上市,受近期股市萎靡影響,其市值分別為1500億、500億、200億量級,均是中國傳感器產業中市值TOP 15的企業,其中韋爾股份是中國傳感器產業市值最大的公司。
▲Yole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廠商市場份額
以上幾個領域,是中國傳感器產業為數不多,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一定地位,能夠與國外廠商掰一掰手腕的地方。中國廠商在這些領域的占比均超過了10%,且中國第一廠商均排名全球TOP 3之列,擁有與國外巨頭爭鋒的實力。
除了這些領域呢?在其余傳感器領域,中國傳感器廠商一般合計占比不超過10%,也即是市場上90%以上的傳感器需要依賴進口,幾乎沒有廠商能進入全球TOP 10序列,十分凄慘。
MEMS傳感器: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5.93%
MEMS技術是傳感器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在智能小、微型化、低功耗等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在傳感器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已有對傳統傳感器進行技術替代的趨勢。
在全球范圍內,MEMS射頻器件是MEMS市場最高的領域,占比17.01%,其次MEMS壓力傳感器14.68%、MEMS慣性組合傳感器12.48%、MEMS聲學傳感器11.46%……
憑借中國廠商在MEMS聲學傳感器領域的出色表現,中國在全球MEMS領域中,有3家公司進入頭部榜單排名,分別是歌爾微電子(4.7億美元,第6)、瑞聲科技(1.65億美元,第19)、高德紅外(0.84億美元,第27)。
2020年全球MEMS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因此歌爾微電子、瑞聲科技、高德紅外約占全球市場的3.88%、1.36%、0.69%,合計5.93%的市場份額。
如果不計MEMS聲學傳感器領域,在MEMS射頻器件、MEMS壓力傳感器、MEMS慣性組合傳感器等其余MEMS領域里,中國廠商占比均在5%以內。
海洋傳感器: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0%
海洋傳感器在海洋監測、觀測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可測量并提供各種海洋環境要素,如溫度、電導率/鹽度和壓力/深度等基本物理海洋學要素的原始數據,無論是對于海洋科學研究,還是對海洋資源開發領域應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數據源。
這個重要的傳感器領域,目前并無任何中國傳感器廠商進入。中國生產的所有海面浮標、潛標、海床基等海洋探測儀器,里面所使用的傳感器都是進口的,沒有任何一家中國企業能夠生產。
目前在這一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是美國海鳥公司和加拿大RBI公司。
氣體傳感器領域:中國廠商合計占全球4%
根據Yole《Gas and Particle Sensors - Technology and Market Trends 2021 report》數據披露,在全球氣體和顆粒物傳感器市場中,中國氣體傳感器廠商,只有漢威科技(煒盛&漢威)能夠進入市場排名榜單,占據4%市場份額,如果計入其他中國氣體傳感器廠商,中國傳感器廠商合計占比約在5%以內。
但漢威科技目前的出貨量主要集中在傳統氣體檢測領域,細分到高端智能氣體傳感器領域,則中國廠商僅有1%左右市場份額。(此數據出自《中國傳感器發展藍皮書》)
除此之外,根據沈陽儀表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傳感器發展藍皮書》披露:
在中國傳感器市場里,汽車傳感器領域,國產廠商約占2%;環境監測傳感器領域,國產廠商約占5%;光纖傳感器領域,國產廠商約占5%;溫度傳感器領域,國產廠商約占10%;智能氣體傳感器領域,國產廠商約占1%……
可見,在工業自動化、測量測控、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醫療電子等幾乎所有領域,中國傳感器廠商占比最高不超過10%,大部分都在5%以下,許多領域僅有1%~2%,甚至無法國產化。
結語
MEMS聲學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激光雷達等4個賽道,是中國傳感器產業為數不多的高光領域,中國的第一均在全球TOP 3 之列,并且所有中國廠商合計市場份額均超過了10%以上,在全球范圍內可以與國外巨頭爭鋒。
然而,中國傳感器產業可以說僅有這幾個領域值得說道。其余領域,我國90%以上中高端傳感器需要靠進口來解決,自給率僅有10%不到,這一比例遠超過了芯片,我國芯片自給率為26.6%。
傳感器雖小,但其杠桿作用卻巨大,其背后撬動的產業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這一課我們需要重視!
文章來源: 傳感器專家網,中商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