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推出“SEMI Auto IC Master車用芯片指南”,并攜手聯電、鴻海等22家臺灣車用半導體芯片廠商及上下游供應廠商,提供完整芯片解決方案,通過更有效且緊密的合作關系,積極連結汽車產業鏈、布局全球車用信片市場,進而推動車廠創新研發。
據悉此次活動,除了找來聯電和鴻海作為倡議人外,還包含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以及旺宏、芯鼎科技、原相科技、凌陽科技、盛群半導體、義隆電子、聯陽半導體、公信電子、江左盟科技、為升科科技、凌通科技、揚智科技、晶豪科技、瑞昱半導體、鈺創科技、義晶科技、鴻華先進、聯詠科技等20家半導體企業也都前來共襄盛舉。
根據Gartner統計,至2026年車用半導體年復合成長率將達到16.5%,包括電力控制、環境感知、車內外聯網、智能座艙、整合中控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汽車配置的功率半導體、感測元件、聯網元件、通信元件、AI運算芯片的用量,有助驅動半導體產業成長;此外,電動車、自動駕駛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汽車,車內包含的電子零件產值預期在2030年增加50%。
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直言,此前發生的芯片短缺問題,是對過去車用供應鏈合作方式的一種示警,而新打造的SEMI Auto IC Master車用芯片指南正好可以接替成為新的溝通合作平臺,有助于串聯臺灣及全球車用半導體芯片業及上下游供應鏈,成為下一個十年至關重要的產業轉型契機。
聯電榮譽副董宣明智強調,在瞬息萬變的電動車產業中,臺灣的產業效率將可提供事半功倍的絕佳優勢。未來電動車用到的芯片數將超出250顆,相較于傳統油車的40顆倍增。臺灣廠商更應該在電動車產業中聯手,共同打造整合生態系,并在政府支持下前進世界杯。
鴻海系統芯片設計中心副總劉錦勛認為在產業規格化、模組化趨勢下,若能集結臺灣IC產業的相關資訊,讓有興趣投入新能源車業者都能夠即時快速掌握車用IC產品訊息,將有助更多國際車廠看見并采用臺灣車用IC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