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全球供應鏈中斷,如何推動機器人的采用?

時間:2022-06-27

來源:企業網D1Net

導語:隨著企業希望保持更大的控制力,并避免代價高昂的中斷,現在都將制造業轉移到本土,使供應鏈多樣化成為優先事項

  在過去的幾十年,發達經濟體的許多企業利用較低的貿易壁壘和全球一體化的供應鏈,將各種工作任務外包給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工作人員。但最近,貿易沖突、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現在的新冠疫情危機等外生風險讓企業重新思考其供應鏈戰略。

  隨著企業希望保持更大的控制力,并避免代價高昂的中斷,現在都將制造業轉移到本土,使供應鏈多樣化成為優先事項。雖然有些人可能預計這些努力會增加勞動力成本,但相信企業可以通過采用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技術來幫助控制和減少成本。

  外包轉型的供應鏈

  從歷史上看,離岸制造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替代國內生產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憑借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具有吸引力的匯率、寬松的監管環境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許多企業將其大部分制造業務外包或離岸外包給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約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3%和全球進口總額的11%。其他新興市場也紛紛效仿,印度、越南和泰國等國向公司尋求在其境內建立工廠。

  如今,全球交易了價值約20萬億美元的實物商品。新興經濟體幾乎占這一數量的一半,出口總額高達8.2萬億美元,因為這些商品大部分在新興市場制造組裝并由較富裕的國家消費。

  離岸外包的后果

  然而,隨著企業意識到離岸外包帶來的意外后果,可能正處于范式轉變的風口浪尖。美中貿易沖突為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敲響了警鐘。英國脫歐和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進一步損害了人們對國際貿易協定的信心。除了這些政策驅動的擔憂之外,新冠疫情危機及其對生產工廠的影響突出了將制造工作集中在某一特定地區的相關風險。

  簡而言之,企業必須優先考慮供應鏈完整性,而不是與離岸外包相關的成本節約。雖然利用海外低成本勞動力可能會提高利潤率,但如果供應鏈由于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健康風險或其他黑天鵝事件而中斷,則會損失收入,導致沒有產品可售。

  在發生新冠疫情危機之后,很多企業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道理。在出現疫情之后,當時中國大約31%的工廠關閉,32%的人在家遠程工作。鑒于許多工廠實施即時生產,在長時間停產后重新開始生產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使供應鏈完全恢復。

  一些企業發出警告,供應鏈中斷的持續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銷售損失。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短缺,世界各地的汽車公司也停止了部分生產。日產、菲亞特克萊斯勒、現代、本田和其他一些汽車制造商已經宣布供應中斷。

  通過回流確保運營

  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成本無疑遠高于新興經濟體。雖然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工資為每年約合10000美元,但美國的平均工資為46000美元,高出四倍多。這種巨大的成本差異在歷史上加速了離岸外包的趨勢。但本土制造具有非貨幣優勢,也應予以考慮,例如使運營更接近企業管理層、研發團隊和客戶。本土制造也在國內監管制度內運作,當地企業更熟悉這些制度,而且通常比國際協議更穩定。

  機器人技術可以加速回流工作

  隨著企業考慮在岸和離岸制造之間的權衡,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使規模偏向于岸上生產的未知因素。自動化允許企業通過招募機器人而不是工作人員來完成某些任務來抵消部分回流成本。機器人可以全天候地不知疲倦地工作,可以比人類更快、更準確地完成某些任務,同時不需要加薪或福利。

  一些研究表明,機器人技術的采用與離岸外包的減少有關。在發達經濟體,機器人應用增加10%會導致離岸外包降低0.54%。韓國中小型企業(SME)和初創企業管理局最近宣布,將致力于通過智能工廠幫助制造業回流。美國回流研究所公布了其2019年年度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高管表示他們正在計劃或考慮在未來五年內開展回流活動。調查還發現,80%以上的受訪者正在考慮采用新的軟件系統。70%的人正在考慮投資機器人技術。

  較低的成本是一個主要因素。盡管復雜的工業機械臂的成約本為25萬美元,但企業可能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達到傳統勞動力成本的盈虧平衡點。

  機器人總成本與當前運營成本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機器人成本的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采用機器人可能只會變得更具吸引力。在過去30年中,機器人平均價格實際下降了50%以上,而勞動力成本增加了100%以上。

  機器人成本vs.人工成本

  然而,成本下降只是越來越多地采用機器人技術的原因之一。另一個考慮因素是容易獲得機器人。新的制造技術、數據和計算能力的激增以及客戶對按需制造的偏好正在推動商品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企業現在可以尋求機器人即服務(RaaS)訂閱,以將機器人技術擴展到其制造流程以降低前期成本和技術獲取的進入障礙。

  最后,改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進一步推動采用。由于先進的3D視覺功能和臂端工具,機器人的靈巧度不斷提高。他們現在可以在倉庫中與工作人員一起運輸貨物,并靈活地挑選和放置易碎物品。機器人可以在幾乎沒有停機時間的情況下執行這些任務,甚至可以使用聯網傳感器提前預測和避免故障。

  由于這些發展趨勢,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量繼續增長。從2013年到2019年,銷售額以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19年達到約42萬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估計,到2022年,采用量將增加到58.4萬臺。如果在這種新的全球范式中加速回流,那么這一估計可能會偏低。

  機器人密度可以通過每萬名工人中的機器人數量來衡量,這顯示了機器人采用率在長期增長的潛力。目前,全球制造業每萬名工作只有99臺工業機器人,這意味著機器人密度約為1%。但新加坡和韓國等制造中心的機器人密度分別高出8倍,分別為8.3%和7.7%,并且還在繼續上升。美國、德國和中國等大國仍然遠低于這些水平,但隨著機器人技術采用的加速,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趨于一致。

  結論

  隨著企業越來越關注供應鏈的完整性,預計幾十年來的離岸外包趨勢將會逆轉。貿易沖突和新冠疫情等宏觀破壞性事件給企業的運營能力和供應鏈帶來了不確定性。隨著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變得更有能力、更便宜和更容易實施,以及企業意識到本土化制造的好處超過在國外生產商品的風險,這可能會進一步加速回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