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在不同的細分市場,第三代半導體跟硅基器件是一個很好的互補,也是價錢vs性能的一個平衡。隨著第三代半導體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最終會慢慢取代硅基產品成為主流方案。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究竟掀起了多大的風口?根據《2020“新基建”風口下第三代半導體應用發展與投資價值白皮書》內容:2019年我國第三代半導體市場規模為94.15億元,預計2019-2022年將保持85%以上平均增長速度,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23.42億元。
其中,第三代半導體襯底市場規模從7.86億元增長至15.21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4.61%,半導體器件市場規模從86.29億元增長至608.21億元,年復合增速為91.73%。
得益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優良特性,它在光電子、電力電子、通訊射頻等領域尤為適用。具體來看:
光電子器件包括發光二極管、激光器、探測器、光子集成電路等,多用于5G通信領域,場景包括半導體照明、智能照明、光纖通信、光無線通信、激光顯示、高密度存儲、光復印打印、紫外預警等;
電力電子器件包括碳化硅器件、氮化鎵器件,多用于新能源領域,場景包括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工業、UPS、光伏逆變器等;
微波射頻器件包括HEMT(高電子遷移率晶體管)、MMIC(單片微波集成電路)等,同樣也是用在5G通信領域,不過場景則更加高端,包括通訊基站及終端、衛星通訊、軍用雷達等。
現階段,歐美日韓等國第三代半導體企業已形成規模化優勢,占據全球市場絕大多數市場份額。我國高度重視第三代半導體發展,在研發、產業化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國家科技部、工信部等先后開展了“戰略性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項目部署”等十余個專項,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產業發展。
早在2014年,工信部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同時鼓勵社會各類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進入集成電路領域;在去年全國人大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進一步強調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產業創新發展。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具體來看,第三代半導體當前主要應用領域有新能源汽車、光伏、軌道交通、智能電網。隨著我國對新型基礎建設的布局展開和“雙碳”目標的提出,相信第三代半導體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大,作用也愈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