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美國、英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出口的限制,在俄羅斯于 2 月下旬與烏克蘭發生沖突以來,臺灣龍頭企業率先停止與俄羅斯合作。本周,中國臺灣經濟部門正式公布了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的高科技產品清單,該清單禁止臺灣生產的各種高科技設備以及用于制造芯片的工具(無論他們是否使用來自美國、英國或歐盟的技術,這些技術已經受到限制)出口到俄羅斯。
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的物品符合瓦森納安排的第 3 類至第 9 類 ,涵蓋電子、計算機、電信、傳感器、激光、導航設備、海事技術、導航、航空電子設備、噴氣發動機和許多其他類別。
由于該安排在 1990 年代中期被采用過,因此在計算機和電子產品方面的限制似乎有點過時,但這實際上使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雪上加霜。
據DigiTimes報道,從今天開始,俄羅斯實體不能從臺灣公司購買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芯片 :
性能為 5 GFLOPS的芯片。舉個例子,索尼 2000 年發布的 PlayStation 2 的峰值性能約為 6.2 FP32 GFLOPS。
工作頻率為 25 MHz 或更高。
具有比 32 位更寬的 ALU。
具有數據傳輸速率為 2.5 MB/s 或更高的外部互連。
擁有超過 144 個引腳。
具有小于 0.4 納秒的基本門傳播延遲時間。
除了無法從臺灣公司購買芯片外,俄羅斯實體將無法從臺灣獲得任何芯片生產設備,包括掃描儀、掃描電子顯微鏡和所有其他類型的可用于在當地制造芯片的半導體工具或執行逆向工程。
據RBC稱,談到俄羅斯的芯片生產,有趣的是,Elbrus CPU 的開發商 MCST 正在與俄羅斯合同芯片制造商mikron進行談判,以在國內生產處理器 。MCST 最先進的Elbrus 芯片是在臺積電使用該公司的 16 納米制造技術制造的。相比之下,mikron最先進的節點是 90 nm。
此外,在沒有備用工具和/或備件的情況下,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這家芯片制造商是否能夠使用其 90 納米節點開始大批量生產 Elbrus CPU,以及mikron工廠是否可以使用更先進的節點。
Elbrus處理器的開發商將從臺灣轉移他們的生產
據報道,俄羅斯 Elbrus 處理器的開發商MCST 公司正在就將其生產轉移到俄羅斯Mikron工廠的可能性進行談判。消息來源告訴 RBC,MCST 營銷副總干事 Konstantin Trushkin 也證實了這一點,但Mikron集團發言人拒絕置評。
到目前為止,Elbrus 處理器已在臺灣臺積電生產,其產能允許根據從 90 納米 (nm) 到 5 納米的工藝技術生產處理器。去年年底,臺積電宣布開始試產 3nm 工藝,并正在研究 2nm 拓撲。然而,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后,由于美國的制裁,臺積電停了與俄羅斯公司的合作。由于限制,公司需要獲得特別許可證才能向俄羅斯出口使用美國技術的高科技產品。預計美國當局只會在特殊情況下頒發此類許可證。與此同時,處理器制造商英特爾和 AMD 拒絕向俄羅斯供應他們的產品。
根據MCST官網信息顯示,Elbrus處理器產品線中有130納米的微電路拓撲結構,公司最先進的處理器是根據16納米工藝技術生產的。這些處理器的用戶主要是俄羅斯的權力和國家結構。正如 Konstantin Trushkin 在 4 月底舉行的軟件開發者協會 (ARPP) “Domestic Soft”年度會議上所解釋的那樣,Mikron使使用 90 納米技術生產處理器成為可能此外,還有各種“困難時刻”阻礙了國內工廠進入全面量產。同時,Trushkin表示,MCST 正在考慮根據制裁采取兩種行動:
現在,Trushkin解釋說,制裁已經關閉了 MCST 對外國工廠的訪問,因此該公司正在考慮轉向俄羅斯工廠:“我們看到,國內工廠可以利用俄羅斯主權技術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制造有價值的處理器。政府機構、能源、金融、電信和其他一些公司。- RBC )、信息安全和其他市場。為了獲得足夠的實際性能,我們看到在重做源代碼和優化 Elbrus 架構的軟件方面有很大的儲備。該公司是否會繼續生產基于 45 nm 和更現代技術的處理器,MCST 代表沒有具體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