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詞。國內食品行業中,飲料、乳制品、酒類智能化程度較高,少數頭部企業逐漸完成了智慧工廠的升級。近日,一家復合調味企業——天味食品,宣布其智慧工廠正式建成投產,這為業內其他企業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樣本,推動了行業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5月25日,天味食品位于成都市郫都區川菜產業城園區內的智慧工廠落成。據天味食品董事、副總裁于志勇在發布會上介紹:“整個智能工廠采用MES智能化操作系統,數字化手段指揮調度配料、運輸、炒制、包裝、清洗、入庫全流程,全面提升天味智能制造水平。”對于消費者而言,智慧工廠的數字化、標準化生產可以保障產品質量穩定安全,消費者吃得更安心。對于B端客戶而言,智慧工廠投產意味著產品交付能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成本相對降低。
天味食品智慧工廠車間,我們可以看到成套機器人完成自動配料、運輸、投料,其中大規模應用反應釜自動投料炒料、規模化應用物料風送系統,都給業內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學習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天味食品將全自動CIP清洗系統應用在復合調味品生產線,實現了清洗自動化。
作為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應該是重中之重。天味食品智能化轉型升級,也為解決食品行業的安全、美味和創新提供了新思路。今年315,“土坑酸菜”一經播出,在網絡上引起強烈反響,對食品企業信任危機再現。如何讓消費者看著放心、吃著安心,工業化生產環節,用智能設備、手段控制品質,減少人工參與,確保食品安全與品質穩定。
與此同時,食品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還能減少“招工難”的問題。大規模的生產需要大量有經驗的工人,如果招不到足夠的工人,產能無法滿足。企業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投入,讓產能更穩定,也降低了“招工難”帶來的影響。
一直以來,消費者都十分關注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原材料、添加劑是否安全,生產環節是否衛生,但大大小小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也讓消費者對這一行總持懷疑態度。食品企業不忘初心,當知難而進,通過實實在在的改變讓消費者放心。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浪潮襲來,有前瞻眼光的食品企業正飛馳浪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