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制造芯片的大硅片,我們市場份額不到5%,高度依賴進口

時間:2022-05-23

來源:互聯網亂侃秀

導語:眾所周知,現在的芯片絕大部分是硅基芯片,就是以硅為基礎材料制造芯片,硅在所有芯片材料中,成本占比大約為35-40%左右。

  而操造芯片的成品材料,也叫做硅片,常見規格有6寸、8寸、12寸。目前全球的產能主要集中在12寸(300mm)上,比例大約為70%左右,而8寸(200mm)占比大約為25%,6寸及以下大約為5%。

  別看硅主要是由砂子提煉出來的,但從砂子制作成硅片并不容易,需要一系列的工藝過程,并且是越大越不好制作,還是相當有門檻的。

  在2016年前,國內甚至沒有一家能夠制造出12寸硅片的企業,后來張汝京在2014年創辦了大硅片廠上海新昇,直到2016年才生產出第一批12寸的大硅片,至此國內才有了第一家能夠生產12寸硅片的企業,如今上海新昇已經屬于滬硅產業旗下的公司。

  而在上海新昇的帶頭之下,現在國內除了滬硅產業之外,還有立昂微、中環股份、中欣晶圓、重慶超硅、西安奕斯偉等廠商具備 12 英寸半導體硅片供應能力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雖然已經有這么多廠商擁有了12寸硅片的生產供應能力,但從全球的份額來看,卻還是少得可憐,我們在12寸的硅片上,還大量需要進口。

  按照2021年的數據,全球硅片市場上,日本信越化學、環球晶圓、德國世創、SUMCO、韓國SK Siltron、Soitec這6大廠商拿走了全球92%左右的份額。

  而滬硅產業在全球的份額僅為2.2%,其它國產廠商則只能合計一起分剩余的5.5%,國內所有廠商合計占比不超過5%。

硅產業

  其實從全球晶圓產能來看,我們已經占全球的份額超過了16%,也就意味著我們自己需要的硅片,國內還滿足不了,甚至連三分之一都滿足了,可見我們在硅片上對外資企業依然具有依賴性,過去幾年主要進口地區為日本、中國臺灣和韓國。

  考慮到2025年我們要實現70%的芯片自給率,那么硅片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否則一旦硅片被卡住了,沒有材料,再好的技術,再高的工藝,再多的產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硅片,是造不出芯片來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