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5G商用三年:三大運營商齊推的5G新通話,能挑戰微信嗎?

時間:2022-05-18

來源:時代周報

導語:八成5G流量由B端組成

  5月17日,第54個世界電信日到來,中國5G商用也將滿3周年。根據三大運營商最新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報,5G套餐用戶持續上升,已累計發展8.49億5G套餐用戶。

  5G網絡就像運營商打造的一條“高速公路”,倘若路上沒有足夠的“車”,運營商將很難收回投資成本。

  眼下,基于VoNR技術的5G新通話被寄予厚望。繼短信息升級為5G消息后,近日,三大運營商再將語音通話升級為5G新通話。中國移動宣布5G新通話系列產品5月1日起試商用,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在4月26日聯合宣布實現5G新通話的互聯互通。

  憑借5G網絡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特性,5G新通話的畫質從480P高清時代進入到720P超清時代,還可在通話過程中共享手機屏幕,發送圖片、視頻和文件等,用戶無須下載App,不用換號卡,不占流量,5G用戶持可支持終端即可使用。

  人們目前使用的視頻通話,在私人時間多用微信,工作需要時則選擇Zoom、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更顯正式。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2021年年初的微信公開課Pro上透露,每天,微信上有3.3億人進行視頻通話。三大運營商新推的5G消息和5G新通話,能成為一款匹敵微信的5G應用嗎?

  5G新通話挑戰微信?

  游戲激戰正酣,女友一個電話打來,接還是不接;跟領導通話,想同步查看文件,手機網速卻慢如蝸牛;買東西準備付款,電話突然響起,身后投來一雙雙幽怨的目光……這些瞬間曾讓手機用戶李星辰(化名)辰尷尬抓狂。

  購買5G手機,更換5G套餐后,問題得到很大改觀,不過對于運營商新推的5G超清視頻通話,李星辰暫時還不想嘗試:“電話就讓我社恐,還要開視頻,給我留條活路吧!”

  5G新通話是基于5G網絡推出的視頻語音通話服務,兩秒內即可接起,畫質分辨率720P,高于社交軟件撥打視頻通話的效果。用戶不用換卡、換號、換套餐,無需下載APP添加好友,還可共享屏幕、遠程協作,打電話過程中發送文件和視頻。

  根據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總經理首建國介紹,目前5G新通話功能正陸續在各大手機終端進行適配,到7月,所有終端新推出機型都將支持5G新通話。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家運營商則表示,將在5月開通100個以上主要城市,其它地區也將陸續實現開通和互聯互通。

  “視頻已經習慣用微信,5G新通話有什么不同?”薇薇(化名)想體驗下,但使用5G手機也找不到5G新通話的視頻選項。

  5月15日,時代周報記者分別致電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客服人員,對方均表現出對此項業務的不熟悉,查詢后告知,5G VoNR新通話就是在原來4G VoLTE通話功能上進行的升級。如果打電話雙方都使用5G終端,并且都在5G網絡覆蓋范圍內,一般情況下都有視頻通話選項,無需開通,默認就是5G新通話。

  目前,5G新通話已得到諸多終端廠商的支持。華為、OPPO、小米、榮耀、vivo、三星等市場主流品牌的5G手機已開始逐步推出新版本支持VoNR業務。

  對于消費者關心的資費問題,客服人員表示,5G新通話和原來語音通話一樣,按時長計費。“就像微信打視頻一樣,但因為這個需要收費,所以大家一般也不太用。”客服人員直言道。

  此前,科技行業觀察人士曾預測,5G新通話流行起來會沖擊到微信視頻通話,甚至將壓縮微信使用時長。

  5月14日,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微信已經形成的社交生態、內容信息生態、應用服務生態,不是純工具屬性的通信服務可以替代的,他們本質上還是兩類不同的產品。”

  5G消息“啞火”

  5G新通話出現之前,三大運營商推出的5G消息,也被業界解讀為意在“圍攻微信”。

  5G消息作為傳統短信業務的升級,分為to C和to B兩大板塊。面向個人用戶,5G消息提供點到點消息和群聊服務,除文字,還支持圖片、音頻、視頻、位置、聯系人等多種形式,用戶無需下載客戶端,無需添加好友。

  面向行業客戶,5G消息提供增強的個人與應用間消息服務,用戶可以在消息窗口進行繳費充值、票務訂購、酒店預訂、物流查詢、餐飲訂座、外賣下單等。

  “手機上下載了幾十個App,占用手機空間,注冊過程繁瑣,然而很多App還不經常用。5G消息不用下載App還是挺吸引人的。”薇薇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不過,5G消息大規模普及仍有難題,中國電信市場部副總經理張小軍介紹,資費上個人用戶將實行接收免費,發送與現行短信資費相同的模式(0.1元/條)。對于企業用戶,則根據消息類型分別進行收費。

  對于這個資費標準,網友紛紛吐槽:“發個消息還收費?我為什么不用微信?”,“目光短淺,5G時代的2G思維”。

  5月15日,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5G消息影響力有限。“一方面,用戶已經習慣用微信等APP發送消息和圖片;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建設的完成,5G將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融合發展,‘殺手級應用’也將在三產融合過程中應運而生。”

  丁少將則認為,5G消息是對傳統短信的重大升級,在政企業務上有更多的應用空間,高效下發信息和促進交易達成,但在微信這樣更具粘性的國民級社交應用已經普及的情況下,5G消息在C端市場難以掀起波瀾。

  八成5G流量由B端組成

  時間撥回到2019年6月6日,工信部為三大運營商和中國廣電頒發5G商用牌照,為國內的5G建設鳴響發令槍。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國5G基站新增13.4萬個,累計建成開通155.9萬個,5G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城城區、87%以上的鄉鎮鎮區。

  在用戶層面,根據三大運營商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報,報告期內5G套餐用戶持續上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5G套餐用戶數分別為4.67億、1.71億、2.11億,累計已發展8.49億5G套餐用戶。

  “通信產業一般使用一代、建設一代、研發一代,每一代周期在10年左右,5G正式運營至今已經3年時間,產業化深度發展至少還有6~7年,真正規模回報恐怕還要2~3年之后。”丁少將表示。

  目前5G商用推廣仍集中于大額數據流量包和5G手機上,而不是用戶愿意為之付費的新服務。2020年前后,三大運營商的管理層在談論5G話題時,焦點集中在VR/AR游戲、4K/8K視頻等場景。到2022年,運營商和5G有關的話術已經習慣性和產業掛鉤。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國內5G流量約80%由to B端組成,20%由to C端構成。138個鋼鐵企業、194個電力企業、175個礦山、89個港口實現5G應用商用落地。此外,全國已有超過700個三甲醫院開展5G+急診急救、遠程診斷、健康管理等應用。

  “產業方面,不需要單個所謂的‘殺手級應用’,5G是整個產業升級的基礎設施,相對來說,C端市場會更需要。”丁少將表示。

  有別于4G時代的星火燎原,5G更像是一個深水捕魚的過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目前來看,5G新通話能否在C端市場產生足夠大影響,還有待時間檢驗。


5G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