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周里,中國的制造業一直面臨著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大的中斷之一。隨著世界繼續遭受來自中國的供應鏈中斷影響,印度希望抓住機會,成為中國制造的有力替代品。由于 COVID-19 大流行,中國對主要科技中心和城市的持續封鎖顯然正在影響全球產品的交付。
雖然一些公司已經能夠在其他地方制造他們的產品,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主要組織都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以滿足他們的制造需求。對于其中一些人來說,將生產力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制造商需要考慮成本影響以及替代工廠的支持和能力,目前富士康做出了一些舉措,這家蘋果供應商已將部分生產轉移到印度。事實上,新的 iPhone 13 機型目前正在由富士康的合同制造合作伙伴在印度生產。根據市場情報公司 Cyber Media Research (CMR) 的數據,該國已出貨近百萬部“印度制造”的iPhone。
隨著手機行業希望在印度制造其產品,半導體公司現在也在該國大力探索機會。可能在印度宣布工廠和投資計劃的一些大公司包括英特爾、臺積電和 Global Foundries。
據彭博社報道,印度政府一直在與半導體巨頭就在當地設立業務進行談判。去年,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項 100 億美元的激勵計劃,以吸引包括顯示和半導體公司在印度設立基地。
印度半導體市場在 2020 年價值 150 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將達到 630 億美元。政府的激勵措施以及對本地和國際市場更多芯片的需求正在推動制造商考慮在該國設立中心。
從地理上看,印度也有能力處理半導體公司所需的大量物流需求。
對于希望在印度建立樞紐的公司來說,最大的擔憂之一是該國是否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源。這包括充足的電力供應、水以及堅實的基礎設施。有趣的是,盡管存在這些擔憂,但彭博社報道稱,該國正在努力獲得芯片制造商的信心,在那里建立他們的中心。
上個月,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在新德里會見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報告顯示,雙方就技術、研究和創新相關的多個主題進行了討論。
盡管是否會很快發布任何重大公告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正開始將自己確立為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技術中心。該國不僅吸引了半導體和手機制造商,而且還吸引著電動汽車行業。
因此,供應鏈可能只是從亞洲東部轉移到亞洲南部。在制造業方面,中國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但為印度半導體行業提供的激勵措施和靈活性可能對制造商來說更具誘惑力和成本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