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綠色制造是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綠色發展是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是新型工業化內在要求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方向,是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對于促進工業發展方式由“高增長高污染高消耗”向“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轉變,形成發展新動能,實現“雙碳”目標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綠色制造是促進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設制造強國的內在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領域已經形成良好的綠色發展基礎,實施了綠色制造工程,確立了明晰的工業綠色發展目標原則和推進方略,綠色制造體系基本構建。2016-2020年,我國共建設了2121 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71個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89 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推廣近兩萬種綠色產品,覆蓋主要工業行業。研究制定了 468 項節能與綠色發展行業標準,培育了一大批綠色制造第三方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了標準制修訂、節能診斷、技術推廣、能源審計、綠色制造體系第三方評價等一系列服務,持續提升了各行業、各領域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能力。綠色制造理念在全國范圍得到廣泛推廣和普及,各地方根據當地實際出臺了地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方案和相應的激勵措施,培育了一大批地方性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有力帶動了地區工業綠色發展,綠色制造已經成為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升級重要引擎。
??二、新形勢要求工業必須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長期以來,傳統工業文明在創造人類社會福祉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經歷了各種危機和環境災難后,國際社會已經建立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共識,形成了綠色發展潮流。2019年歐盟委員會在《歐洲綠色協議》中,強調以2050年實現碳中和為核心戰略目標,構建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脫鉤、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經濟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國既要解決發展的問題,又要解決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氣候變化問題,在此背景下,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
??三、筑牢綠色制造支撐體系,深入推進綠色制造
??未來五年,要全面提升各行業、各地區綠色制造水平,推動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基本建成綠色制造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須將綠色供應鏈管理理念貫穿始終,繼續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為抓手,通過綠色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引領作用,帶動全產業鏈綠色化,同時筑牢綠色制造五大支撐體系。
??一是技術支撐體系。綠色制造涉及范圍廣泛,包括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減污降碳、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制造水平提高首先依靠大量綠色低碳技術支撐實現。要強化技術支撐,主要是圍繞節能、節水、減污、降碳、資源高效利用等重點領域,構建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加強綠色低碳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強化產業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
??二是標準支撐體系。要健全標準的制修訂機制,切實發揮標準先進性和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評價標準體系,制修訂一批低碳、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標準及關鍵工藝裝備技術標準,依托標準推動行業綠色制造能力穩步提升。
??三是公共服務支撐體系。要建設完善綠色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高水平綠色制造服務供應商,為行業和企業提供產品綠色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工廠數字化綠色提升等系統解決方案和計量檢測、評價咨詢、培訓等一攬子服務。
??四是人才支撐體系。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制造技術本領人才會成為綠色制造領域領跑者。要依靠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通過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建立結構合理、齊全完善的高素質綠色低碳人才隊伍,提升工業綠色制造實力。
??五是政策支撐體系。要不斷完善促進工業綠色發展政策和市場機制,通過綠色金融、綠色采購、資源差別性價格、碳排放權和用能權交易市場建設等,激發企業提升綠色制造能力內生動力,深挖節能潛力,實現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