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車聯網技術將如何改變汽車業

時間:2022-01-27

來源:

導語:在過去的10年中,汽車行業經歷了一個巨大的動蕩時期。傳統的商業模式、供應鏈和現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挑戰。

  在過去的10年中,汽車行業經歷了一個巨大的動蕩時期。傳統的商業模式、供應鏈和現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挑戰。

  這種動蕩是由影響該行業的幾個趨勢造成的,包括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共享移動性的增長和汽車的電氣化。雖然這些都在“攪亂”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最大的因素可能要歸因于另一個趨勢:連接技術。無論是完全或半自動駕駛,混合動力或純電動,共享出行或個人用車,連接性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決定性特征。

  從制造過程的最初階段到人們在道路上駕駛,這些技術的發展將徹底改變全球互聯汽車市場。2020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為3089.7億美元(人民幣2萬億元),2021年為3813億美元(人民幣2.4萬億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18547.6億美元(人民幣11.8萬億元),以25.4%的年復合率增長。

  本文敘述了車聯網技術將如何改變汽車行業,影響所有的關鍵利益相關者。

  未來互聯汽車的行業關鍵參與者

  一、汽車制造商和零售商

  汽車制造商和零售商將能夠降低運營成本,簡化供應鏈和庫存管理,并擴充新的收入來源。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向消費者銷售車輛,而是可以提供按需訂購服務,并通過智能車載市場轉售合作伙伴的服務。

  優化當前的成本模式 - 全球供應鏈優化;任意制造地,面向全球銷售

  開辟新的收入來源 - 按需、訂閱式服務;發展合作伙伴(例如,保險和執法)

  Robotaxi - 自動駕駛出租車

  智能車載市場

  完全自動駕駛車輛

  二、原始設備制造商(OEMs)和系統集成商

  原始設備制造商和系統集成商將在制造過程中擁有更大的連接性。這將簡化他們的全球業務,使他們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制造和銷售車輛,并能夠在制造的構建、測試、部署和監測階段具有完全的靈活性。它還為從單個組件到車輛獲取實時反饋提供了可能。

  提高車輛/部件的性能

  空中更新(OTA)

  組件性能的實時遙測數據

  預測性維修和保養

  異常情況檢測和警報

  三、車隊管理

  車隊負責人可以通過對其車隊的標準化配置提高生產力。這既減少了新員工的培訓時間,也減少了車輛在路上的潛在停工時間。新的連接服務,如沉浸式地圖、實時交通更新、智能路線規劃和輪胎壓力控制,可以優化車隊的正常運行時間和部署資產的回報。

  提高生產力 - 優化資產投資回報率;增強駕駛員安全性;提高資產庫利用率

  減少車輛停工時間 - 基于位置的服務;通知(例如,輪胎壓力監測);智能路線規劃;行程匯總

  四、終端用戶

  對于終端用戶來說,能夠將他們的車輛與智能連接相結合,將使其成為互聯服務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增強他們的駕駛體驗,使車輛所有權更容易、更安全,并更加因人制宜,符合用戶自身的需求。

  按需定制功能

  自主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車載智能市場和訂閱服務

  車內互聯網接入的熱點

  基于使用或駕駛風格的車輛保險

  實時路線規劃和指引

  自動求救和路邊援助

  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汽車行業需要管理整個價值鏈和跨地區的合作伙伴以及經銷商。這也增加了管理車隊內的連接服務和連接設備方面的復雜性。

  未來的交通概念:無人駕駛汽車&通過傳感器無線通信的人工智能系統▼

  兩大主要核心:信息娛樂和基礎設施

  完全互聯汽車將由一個互聯技術的生態系統組成,它使汽車在高速行駛時能夠傳輸和處理大量的數據。雙向交流大量信息的能力將支持連接的兩個主要核心:信息娛樂和基礎設施。

  信息娛樂

  信息娛樂系統包括向駕駛員和乘客提供車內娛樂和信息的系統組合。這是通過觸摸屏顯示器和語音命令控制的音頻和視頻界面進行的。

  信息娛樂服務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通過個性化的車內體驗發展客戶的忠誠度。它們也在成為汽車行業額外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連接被廣泛地認為是車輛與周圍環境的通信能力,包括車輛對車輛(V2V)、車輛對行人(V2P)和車輛對基礎設施(V2I)的通信。基礎設施連接將是安全和有效使用未來交通系統的基礎。

  V2V連接使道路上的車輛能夠相互溝通,以分享與速度、路況和交通有關的信息。例如,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V2V通信,根據從附近車輛獲得的信息調整行駛速度,從而提高道路安全。V2I連接利用傳感器捕捉基礎設施數據,為旅行者提供關于道路狀況、交通擁堵、事故、道路施工區和停車可用性等許多方面的實時信息。

  預計一個由完全自主的車輛組成的交通系統將依賴于一個集中的交通管理系統,該系統利用V2I、V2V和V2P連接收集的遠程數據來有效管理道路使用者。這將有助于減少道路事故,促進交通的穩定流動。

  車聯網連接要求

  為了充分利用車聯網市場機會,車輛零售商、OEM和系統集成商需要全球物聯網連接供應商提供幾個功能:

  全球性服務 - 以確保設備和部件跨越國境邊界時依舊保證無縫連接

  本地連接 - 為客戶提供一致的服務質量,為制造商優化成本

  高度安全的基礎設施 - 將您的車輛數據安全地傳送到您和您的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的數據中心

  通過一個平臺管理多種服務 - 通過一個連接模塊啟用所有功能

  車輛和設備生命周期管理 - 優化全球制造和物流供應鏈

  靈活的商業模式和工具 - 在管理全球可用的產品的同時保持當地的合作伙伴和經銷商

  挑戰是什么

  首先是管理互聯設備的生命周期。

  新的物聯網能力很少與設備的生命周期保持一致,鑒于平均設備只在制造商手中度過14%的壽命。而在此期間,汽車供應鏈的復雜性也沒有得到充分考慮,這給系統集成商和OEM帶來了不必要的、昂貴的成本,以及不盡如人意的客戶體驗。

  所有這些用例的主要障礙是汽車制造的全球性質和漫長的交貨時間帶來了復雜性。平均需要18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零部件和車輛要在全球范圍內移動。物聯網連接需要在整個過程所有階段發揮作用。理想情況下,連接模塊應該“即插即用”。

  由于一些因素,使這一理想情況較難實施:

  復雜的國際法規 - 即使車輛在客戶那里,連接模塊也必須能夠根據其部署國家的監管框架提供相應的連接服務。這本身具有難度,因為各市場對物聯網的規定各不相同,系統集成商和原始設備制造商必須對此加以考慮。

  分散式制造供應鏈 - 汽車零部件并不都是在同一個地方生產的。通常是在眾多獨立的制造工廠中制造,這些工廠也在不同國家。對于物聯網來說,這種低效率拉長了制造過程的時間,并要求制造商在整個過程中為連接付費,對于大多數汽車來說,這種連接的成本大約是每月0.5歐元(人民幣3.6元)。鑒于平均上市時間為18個月,制造商有數百萬臺設備,也就是每年產生數百萬歐元的成本。其次,它需要手動激活物聯網連接,這是行政負擔,并會影響網絡可靠性。

  車隊的規模 - 汽車制造商每年生產數百萬輛汽車,連接模塊的人工管理成為一個及時的(因此也是昂貴的)過程。

  其次,供應鏈的多樣性所帶來的復雜性。

  汽車行業通常很容易被認為是一個同質化的行業,但實際上它具有高度多樣化性質。從小型汽車到大型卡車和巴士,從獨立汽車到自動駕駛汽車,從柴油車到電動車。每種類型的車輛都有獨特的連接功能、要求和用例。因此,制造商必須滿足它們獨特的連接要求。

  這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必須能夠并行地管理廣泛的連接用例。然而,在全球范圍內以集中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做這件事,會產生巨大的復雜性,制造商可能缺乏管理的專業知識或基礎設施。

  例如,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低延遲、高帶寬的連接,以便來自車載傳感器的數據能夠與車輛管理平臺即時交換。而電動汽車可能只需要定期更新附近充電站的位置和占用情況。

  第三, 實現車輛數據的貨幣化。

  今天的車輛通過數以百計的傳感器收集大量數據。包括實時GPS定位和燃料消耗,單個組件性能的細分,路面質量,交通密度和道路關閉,以及司機的娛樂偏好等等。

  所有這些數據都可以產生價值,特別是對第三方供應商來說,他們可以利用這些信息為司機開發新的個性化服務。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這提供了一個機會來創造新的、經常性的收入來源,而不僅僅是汽車本身的銷售。通過將這些數據貨幣化,汽車制造商在增加收入的同時,為第三方供應商創造一個生態系統,為司機提供個性化服務和體驗。

  例如,車輛位置、平均速度、發動機診斷和車輛活動的遠程信息處理數據可以幫助第三方保險供應商區分低風險司機和高風險司機。保險供應商可以依此創建反映司機如何使用其車輛的定制產品。

  未來互聯汽車市場帶來的新參與者

  隨著汽車將從一個A地到B地的交通工具演變為一個有效的車輪上的智能空間,傳統的原始設備制造商發現,他們缺乏必需的專業知識或技術來開發和實施所有必備內容。這使得原本相對封閉的市場向一波新進入者開放。

  該行業現在由一個多樣化的參與者組成,包括初創企業、行業中堅力量和電信公司。然而,最大的威脅可能是科技巨頭所帶來的。它們都在積極投資于汽車創新,并且它們擁有資源、品牌聲譽和專業知識等先決優勢。

  當下,汽車所涉及的一系列技術也導致了地理趨勢的轉變。在汽車領域歷史為空白的國家或地區,如新加坡和以色列,已經成為技術的創新中心,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

  科技正在馬不停蹄地向前飛奔,牽引著這個巨大的市場和機會。毫無疑問,我們都希望車聯網世界里的技術創新能轉化為完善的商業模式,最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提升。這個轉變是否能到來,何時到來仍舊是未知的。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汽車行業的格局將不再相同。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