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由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的。然而,2021年11月初,在營收和利潤連年停滯背景下,GE宣布拆分,將旗下數字集團合并至能源轉型業務領域,一時引起業內轟動。
與其相對比的是,近幾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廠商發展迅猛。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進一步為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明確了目標。
01、開局之年、中國工業互聯網駛入快車道
中國是在2017年開始發布鼓勵性政策和指導性文件,2018~2020年是中國工業互聯網的起步階段。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大量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相關企業不斷在技術、平臺、產品、方案、模式、生態等方面進行探索,各行業客戶也開始加快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
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減緩,但疫情常態化也帶來了更多的行業客戶需求,加上新基建、碳中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因素影響及政策進一步支持和引導,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6800億元,工業互聯網所帶動的直接和間接產業增加值也不斷提高,達3.57萬億元,占GDP比重約3.51%。
2018-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整體產業規模和帶動效果預測(億元)
(數據來源:工信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MIR 睿工業整理評估)
2021年是《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開局之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預計到2023年產業規模或將突破1.1萬億,帶來的產業增加值將超過5.6萬億。
02、參與者眾多、背靠制造業集團優勢明顯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工業級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連接和融合起來,高效共享各種資源,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幫助制造業延長產業鏈,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作為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理念和重要性逐漸被產業界所認識,各類產業主均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搶占發展制高點。
根據MIR睿工業分析,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可以分為7類,包含具備較強工業自動化產品基礎和覆蓋行業廣泛的傳統工業自動化廠商、可從集團獲取較多支持的大型制造業集團孵化的物聯網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軟件公司、行業解決方案廠商、工業互聯網初創廠商和基礎設施及服務商。
(信息來源:MIR DATABANK)
2021年11月12日,福布斯發布“2021年中國十大工業互聯網企業”榜單,樹根互聯、藍卓、卡奧斯、漢云排名前四,美云智數排名第九。這五家公司均屬于具備較為強大的集團背景,可以直接從集團獲取較多的行業經驗、技術、人才、項目機會等。
*福布斯此次評選參考四大維度能力進行打分點評,其中,“商業落地能力”(25%)包含設備連接數、用戶數、服務企業情況等指標;“研發創新能力”(20%)包含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投入情況等指標;“應用實現能力”(35%)包含解決方案開發與應用情況、項目參與情況;“可持續發展潛力”(20%)包含經營規模、盈利能力、業績目標、競爭優勢等指標。
03、制藥、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中國工業互聯網在工程機械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市場成熟度較高。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重工、徐工、中聯重科、柳工都擁有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三一重工打造的樹根互聯,實時監控超過23萬臺工程機械設備。此外,徐工的漢云平臺、中聯重科的中科云谷、柳工的七識數字都是行業內發展較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目前,根據MIR睿工業分析,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制藥、汽車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受新冠疫苗需求持續旺盛影響,制藥行業邁入了發展的機遇期。過去受制于4G通信技術無法滿足一些精密工業設備的信息傳輸要求,對于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藥機企業基本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現在傳統藥機企業遇上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的5G,可以在實現制藥裝備遠程運維、診斷,構建智能化產線/車間等方面獲得很大的應用空間。
汽車行業是高度集成的產業,產業鏈長、供應商數量多,其上下游幾乎可以囊括所有制造業部門。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僅可以規范生產制造執行業務,對相關行業的生產、工藝、過程、質量、設備進行綜合管理,實現全流程追溯。還可以充分優化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實現供應物流、倉儲管理的智能化,降低管理成本。但目前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總結:
中國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還擁有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網絡集成技術水平及能力突出,也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網絡基礎。
但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總體依舊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在各方面都面臨著挑戰。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技術與產品方案基礎不扎實,創新性不足,如高端零部件、工業設計軟件、工業控制系統等基礎與工業強國相比有明顯差距,容易被“卡脖子”;在眾多環節上面存在短板,如標準化、生態構建、信息安全等。這使得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成為一場持久戰,也讓我們更期待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漸發展壯大,更好地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