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I語音迎爆發期?未來市場規模達百億級

時間:2022-01-13

來源:

導語:AI開始伸出“腳”踏上尋找落腳處的漫漫長路,而這一“出走”,AI 不僅實現了自我的完美救贖,也賜予了萬千行業創造無限可能的希望。

  一番熱度之后,理性回歸,AI命運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離開“唯理論至上”的實驗室。AI開始伸出“腳”踏上尋找落腳處的漫漫長路,而這一“出走”,AI 不僅實現了自我的完美救贖,也賜予了萬千行業創造無限可能的希望。

  在萬千行業中,語音行業則是被AI“寵幸”的領域之一。語音華麗變身為AI語音,瞬間受到各個應用場景青睞,其“身價”也隨之飆升,可以說,各個場景都想把AI語音的“種子”播撒到自己“花園”,愿望著實現遍地開花,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這些場景也不例外,作為主要交互入口之一的「智能語音」,這顆“種子”的優良與否,直接會影響智能系列場景的“豐收情況”。

  此外,這些智能場景也是「AI語音」更能直觀檢測落地程度的試煉場,在用戶體驗、實際應用的反復錘煉中,智能語音得以不斷學習精進。

  2020年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達217億元,呈穩步增長態勢

  智能語音如今來到了“落地期”的檔口,相應產品也瓜熟蒂落,智能語音助手、智能音箱等智能產品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2021中國語音產業發展白皮書》表示,2020年市場規模達217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31%,預計2021年可達到28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4%。在受疫情影響及產業數字化需求拉動的大背景下,我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仍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

  而未來幾年的智能語音市場,億歐智庫作出預測,中國智能語音市場在未來幾年仍處于上升趨勢,預計2023年智能語音市場規模將達到564.8億元,同比增長率雖有所下降但趨于平穩。語音市場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平臺+賽道”發展模式持續演進

  12月18日,中國智能語音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語音產業聯盟2021年會召開,國家工信安全中心人工智能所副所長劉永東在介紹白皮書研究成果時表示,當前,我國智能語音企業持續推進“平臺+賽道”發展模式,一方面通過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場景創新的技術支持,一方面憑借自身優勢持續拓展智慧教育、醫療、城市、車載、家居等賽道,構建產業生態圈。

  一言以蔽之就是,智能語音市場玩家主流打法多是通過「建生態」和「多賽道拓展」雙管齊下去撬動整個市場。

  「平臺」發展模式也就是建生態,對于渠道寬廣、資金雄厚的重量級玩家來說,已經成為撬動市場的必備玩法之一。

  科大訊飛開發訊飛智能硬件平臺,基于訊飛AI核心技術,推動AI技術在物聯網和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落地。

  而早在幾年前,互聯網三巨頭BAT攜著自己家的“生態”紛紛高調入場智能語音賽道,百度推出DuerOS開放平臺,聲稱提供整套的軟/硬件開發服務和技術支持,還可以接入亞馬遜Alexa等其他語音服務平臺;阿里開發天貓精靈X1和AliGenie語音系統,主要偏向于發力語音交互的終端和應用。騰訊推出“騰訊云小微”,其平臺更像亞馬遜的語音平臺Alexa,擁有智能硬件平臺、skill平臺與服務機器人平臺,提供整套的語音接入和平臺的內容與服務。

  市場集中度高,差異化競爭態勢顯著

  據德勤發布數據顯示,科大訊飛以60%市場份額穩居第一,阿里、百度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占據約20%市場份額;其他智能語音參與者,如捷通華聲、智臻智能、思必馳、云知聲等,近年來以垂直領域和細分場景為突破口,一起瓜分總體份額的20%。可以看出,智能語音市場格局“馬太效應”顯著,龍頭行業集中度高,龍頭大哥的位置短時間無法撼動。

  行業市場集中度雖高,但企業戰略是“百家爭鳴”,不同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和資源,實行差異化競爭戰略。

  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傳統語音廠商主要在B端市場發力,同時也有面向消費者的C端產品,以TO B (企業)為主,TO C(消費者) 為輔;

  而以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玩家利用自身C端優勢,聚焦C端用戶,憑借自身用戶流量池及營銷策略搶占市場份額;

  以云知聲、思必馳為代表的創新企業也有自己的“活法”,扎根于細分領域,與場景實現深度融合,擁有較強垂直行業影響力;

  以樂言科技、智齒科技為代表的客服平臺服務商則發力中小企業市場,往下沉市場布局。

  此外,也有智能音頻玩家把目光聚焦到安防領域,以快魚電子為例,快魚電子主要在G端、B端市場發力,利用音頻探測器技術、聲波驅逐主動防護技術、打造快魚IP求助對講系統,以保障校園、醫院、辦公樓、監所等重大場所的安全。

  智能語音市場潛力無限,但人才有限

  在疫情的催化下,智能語音應用迎來爆發期,德勤報告顯示,智能語音應用于日常生活(消費級)和特定場景(企業級市場)的需求比例正在不斷擴張,預計2030年消費級應用場景超過710億元,企業級場景將達到740億規模。

  而關于智能語音技術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有四點:“交互大軍”、“技術輸出”、“資訊同步”和“搜索革新”。

  研究報告表示,這四點是未來語音的四種可能情境,其中交互大軍(智能語音交互)已位于賽道前端,技術輸出作為功能性主流應用將具有巨大潛力,未來將大范圍應用于專業級場景,尤其是在教育和醫療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智能語音市場潛力雖然無限,但智能語言人才卻極度缺乏。《2020-2021中國語音產業發展白皮書》表示,當下國內智能語音產業也面臨一些挑戰:智能語音的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解決社會重大命題的系統性創新需求增大;受美制裁升級影響行業整體發展;互聯網巨頭入局致使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人工智能產業內有效人才缺口達30萬,智能語音人才供需比僅為0.08等。

  結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賦能,智能語音產業的應用場景和開放生態也將進一步升級,若多語種語言互通、復雜場景人機交互等這些智能語音技術壁壘一一打破,相信智能語音市場又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


AI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