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破2000億元!重磅級AI芯片7連發

時間:2021-12-18

來源: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

導語:作為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破2000億元大關,全年保持25%以上增速已無懸念。

  作為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破2000億元大關,全年保持25%以上增速已無懸念。

  與此同時,各AI企業開始理直氣壯亮出營收,如商湯科技今年上半年營收16.5億元,同比增長近一倍;百度去年10月在上海成立的小度人工智能,今年上半年營收已超15億元。

  這樣的畫風顯然不同于三四年前。那時,各獨角獸企業往往避談營收,熱衷聊融資、估值,引發有關“泡沫”“業績虧損”的質疑,以及AI企業如何進入產業落地深水區的討論。一家公司聯合創始人自己都坦言:不帶來真實價值的AI終將出局。

  那么如今,上海人工智能為何敢談營收?上海又靠什么給企業帶來“真實價值”?

  場景

  “真實價值,就是公安部門想做‘一盔一帶’,住建部門要監管小區電瓶車進電梯,國土資源局想從衛星拍攝的視頻中揪出悄悄變成魚塘或營業場所的耕地……一個個訴求拋出來,并且恨不得我們第二天就拿出方案。”依圖科技副總裁許焰說,他從未像今年這般,強烈感受到市區兩級城運中心及各委辦局對于數字治理的迫切。

 人工智能.jpg

  如此觸手可及的人間真實,也是入局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騰訊、阿里、商湯等AI企業的共同感受。今年僅依圖,就已在上海落地16個領域、50多個具體業務場景,覆蓋上海一半以上的區。

 人工智能.jpg

  依圖感知城市的智能車,目前已在浦東新區建交委道設條線上崗,每天為路網做一次“3D檢測”,大到陸家嘴廣場客流檢測,小到道路面上2毫米寬度裂縫,都能被準確感知。

  務實,成為2021年伊始上海人工智能界的關鍵詞——新年第三個工作日,上海市政府便與地平線集團簽約,合作建設車載AI芯片全球研發總部和智能汽車中央計算平臺全球總部;5月,市經信委、浦東和徐匯區政府又與來自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的小冰公司簽約,建設小冰全球商業運營總部和全球商業技術研發總部。小冰是全球范圍內承載交互量最大的人工智能系統,占全球交互總量60%以上。

  這些全球級項目接連簽約背后,透視著上海的價值紅利——這座城市本身,為AI產業提供了最大的應用場景。

  據介紹,上海于2018年底在全國率先啟動了AI應用場景建設計劃,采取揭榜掛帥和動態發布,引導社會各界開放場景,并向全球征集解決方案。截至目前,上海已進行三批場景開放,累計開放場景58個,涉及醫療、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熱點領域。今年第四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又如約發布五個重大應用場景,包括“數字治理,浦東引領”、臨港數字孿生城,人工智能開源平臺、數字伙伴計劃和嘉定新城智慧出行等。

 人工智能.jpg

  技術

  場景牽引,成為上海發展AI產業的最大誠意,而硬核技術經數年基礎性鋪墊,也在今年實現集中爆發。

  單單AI芯片,今年迄今上海已連發七塊,每一塊拿出來,在國內都是重磅級的存在——論訓練芯片,天數智芯年初發布的云端7納米芯片BI,系國內首款全自研、真正基于通用GPU架構的GPGPU云端訓練芯片。燧原發布的“邃思2.0”,系世界最大的AI計算單芯片;論服務器芯片,平頭哥自研的ARM服務器芯片倚天710,專為“云”而生,劍指云場景的高并發、高性能和高能效需求,可有效緩解系統擁塞;論車載智能芯片,車規級華山二號A1000Pro的發布,使黑芝麻智能成為國內唯一已推出兩款滿足ISO26262功能安全標準的高算力芯片廠商。

 人工智能.jpg

  “上海芯”是有底氣的。正如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SH主題展”上,由17塊芯片組成的“芯片軸”,次第亮出上海芯片的“量產一代”“點亮一代”和“探索一代”,亦秀出了上海芯片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的功力。

 人工智能.jpg

人工智能.jpg

  算法成績單同樣不俗,無論基礎還是應用算法,上海都有拿得出手的寶貝。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商湯及多所高校,剛剛發布了“書生”。這一新一代通用視覺技術體系,有望以一個模型完成上千種任務。聯影智能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件,已經國家藥監局批準,拿到了國內為數不多的醫療AI三類證。冰洲石生物更收獲來自海外的好消息,其AC0682試驗用新藥申請已獲美國食藥監局批準,這意味著,全球首個由AI研發的乳腺癌新藥進入臨床。

 人工智能.jpg

  冰洲石生物利用AI 技術提高篩選藥物準確性和效率,自主構建的云計算平臺Orbital Drug Design,是基于分子對接的化合物虛擬篩選中潛力最大的藥物開發工具。

  芯片和算法之外,上海產智能產品也在今年實現規模化應用。達闥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明年初可投產,年產量將達1000萬臺套。擴博、擎朗智能機器人硬件產品,已遠銷海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上海人工智能高地今年以來的種種優異表現,讓業內得出一公認結論——如果說北方強算法,南方強智能硬件的話,上海則是“算法硬件皆長板,更有芯片特別強”。

  生態

  盡管上海無愧于人工智能高地之名,一系列基于需求和痛點的頂層設計卻已在提前謀劃中。

  據上海市經信委透露,上海首個人工智能領域五年規劃基本編制完成,在人工智能關鍵領域率先形成地方標準也已在上海計劃之列。市經信委為此廣泛征集醫療、交通、環保等十余委辦局意見,并聯合市場監管局發布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在此框架下,人臉識別分級分類、數據標注等地方標準有望盡快出臺。“人工智能產業在高速發展中必會出現大量空白,以地方標準作為先行先試的切入口,幫助企業有據可依,才有可能實現產業有序發展和更安全的敏捷治理。”市經信委人工智能發展處副處長孫躍說。

  而對于算法和算力,上海有著清晰認知,比如“阿爾法折疊”算法,能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攻克了生物學半世紀的難題,這種關鍵算法模型,確實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所欠缺的。為加速彌合差距,今年8月,市經信委會同市發改委、市教委、市科委共同制定了《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旨在通過開源開放生態及流通交易等創新做法,爭取在政務服務、自動駕駛、工業、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算法。這種專門圍繞算法而出臺的計劃,在全國恐怕不多見。

  算力同樣是巨大挑戰。未來城市單個攝像頭就可能加載經營占道、交通擁堵、樹木倒伏等十余種算法,對算力的要求由此乘數級別擴增。為此,上海多年前便開始未雨綢繆,商湯在臨港布局的大型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數據中心預計年內投入試運營,將成為亞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可支撐4個2000萬級超大城市的數字治理。此外,上海還專門建立人工智能算力產業生態聯盟,以聯盟為基礎,構建軟硬件一體化的上下游協同生態。

 人工智能.jpg

  商湯在臨港布局的大型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數據中心。

  更有韌性的產業體系,無疑將為上海創造新的可能。據最新消息,經歷與全球多城PK、一路過關斬將,國際三大人工智能組織之一的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IJCAI)2024年會議舉辦權已落定上海。

  孫躍將他連續親歷四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感慨濃縮為兩個“不夠用”的變化。一在于大會最高獎SAIL獎(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之變。該獎原只設四個獎項,但由于頭部企業愈發扎堆,不少大廠更志在必得同時攜兩個項目參賽,四個大獎顯然不夠用了。因此從今年起,組委會特地新增了6個“SAIL之星獎”。

 人工智能.jpg

人工智能.jpg

人工智能.jpg

  二在于大會舉辦地世博中心,自2010年投用迄今,竟首次發現“電不夠用了”。由于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集中設置了百余場論壇、千余名大咖到場,線上觀展人數高達3.83億人次,線下更是場場爆滿,討論、演示空前熱烈,大量用電需求集中爆發。好在組委會提前發現了電力缺口,制定了預案找來應急發電才得以順利度峰。

 人工智能.jpg

人工智能.jpg

  在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技術愈發硬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生態與政策愈發完善。由此看來,AI企業從談估值到談營收,是厚積薄發的必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