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攔不住的“自研芯片”潮流,或讓“WinTel”聯盟土崩瓦解

時間:2021-10-20

來源:

導語:近日,微軟放出了多個招聘職位,本來以為只是一次稀松平常的招聘,但是很快就有人發現了此次招聘與往常的不同,微軟在招聘職位中新增了SoC架構總監,職位介紹為負責定義Surface設備中的SoC特性及功能。

  什么是SoC?SoC又稱系統級芯片,一般指由多個模塊組成一個完整系統的芯片,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處理器。所以,當一家公司開始招聘SoC架構總監的時候,基本上就意味著他們正在考慮或是已經開始了自研SoC芯片的計劃。

v2_a79af3b7c2db435c990cbfc2d6b36323_img_000.jpeg

  在微軟貼出招聘職位后,不少專家都認為這是微軟打算自研處理器的信號,作為市值僅次于蘋果的科技企業,微軟如果決定自研處理器的話并不會讓人感到意外。而且,微軟很有可能也會選擇ARM芯片作為入手點,而作為全球最大的PC操作系統公司,微軟一旦開始全面進入ARM生態,那么將會是x86架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受此消息影響,英特爾股價大跌6.3%,市值直接蒸發130.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0億元),不少人都認為微軟自研芯片的開始將宣告持續多年的Wintel聯盟已經走到了盡頭,對于正與AMD激戰的英特爾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微軟自研芯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個SoC架構總監的職位招聘還不能說明微軟已經開始了自研處理器的計劃,但是僅僅是釋放出來的信號,對于英特爾來說都是一個壞消息。而且,微軟自研處理器的可能性其實并不低,如今的芯片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積累了一大批有著豐富經驗的芯片工程師,只要資金充裕甚至可以直接買來一個設計團隊。

  對于微軟來說,資金和團隊其實都不是問題,能夠阻擋他們自研處理器的唯一障礙可能就是“時機未到”。而在蘋果M1獲得成功,ARM架構開始猛攻x86架構的市場,微軟所等待的時機也許即將到來。

v2_3772eaf8dceb4e54b6b3cef2db1db71a_img_000.jpeg

  蘋果用M1處理器證明了ARM架構的處理器能夠在實現高性能的情況下還保持低功耗的優勢,在功耗相近的前提下性能更是遠超x86架構的處理器,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設備的續航時間,而且還能夠大幅度削減散熱模組的體積,讓設備更便攜。

  而且,從性能角度來說,M1芯片也足以滿足大多數Surface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對于微軟來說,一顆與M1芯片類似的ARM芯片,將會讓Surface成為最佳的移動辦公設備之一。

  實際上,微軟一直都有意向將ARM芯片培養為下一代移動設備的核心,只不過在此之前的嘗試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微軟顯然沒有放棄這個目標,特別是在Surface系列產品線上,ARM架構處理器比傳統的x86架構處理器有著眾多的優勢,僅此一點就足以讓微軟看重ARM。

  而且,對于微軟來說,英特爾的處理器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銳龍處理器推出之前,英特爾迭代更新的處理器在性能上幾乎沒有明顯的升級,制程限制所帶來的功耗問題也一直困擾著Surface的設計師。

  而在銳龍處理器橫空出世之后,英特爾雖然加快了旗下處理器的升級迭代速度,但是整體來說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在低功率處理器的功耗及性能方面依然沒有給出一個好的結果。實際上,受限于制程和架構,英特爾下一代處理器雖然擁有出色的性能且采用大小核設計,其功耗也超過了Surface這樣的移動設備所能夠承受的上限。

  另外,英特爾的低壓處理器成本并不低,隨著微軟的Surface產品線越發豐富,想要壓下成本且保證設備的性能,自研處理器也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從各個角度來看,微軟決定自研處理器的可能性都很高,不管是從利潤角度出發還是從設備使用體驗角度出發,微軟似乎都有理由這么做。

  科技企業為何都走上自研處理器之路?

  在微軟之前許多科技企業都陸續公布了各自的自研處理器計劃,比如谷歌就被曝光將在Chromebook筆記本和Pixel平板上采用自研處理器,亞馬遜為自己的數據中心自研了新一代的ARM芯片,如今已經迭代更新至第二代。

  有意思的是,亞馬遜選擇自研芯片的契機也是為了降低對英特爾服務器芯片的依賴,而且亞馬遜認為英特爾的服務器芯片不管是性能還是架構,都已經與時代有所脫節,功耗更低、架構更強大的ARM芯片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當然,對于美國企業來說他們自研處理器有著天生的優勢,一是硅谷等地區擁有大量的相關人才,二是作為半導體技術最強的國家,美國擁有完整的芯片設計產業鏈以及大量的專利。

v2_0fc6d11f89da420fb281abe43ab63979_img_000.jpeg

  而且,臺積電成熟的代工機制也大幅度降低了自研處理器的門檻,不管是蘋果還是AMD,如今都已經走上了自主設計,臺積電代工的研產分離模式,好處是不需要承擔晶圓廠的建設和維護成本,同時大幅度降低工藝研發上的投入。

  壞處呢?自然就是需要分潤一部分利潤給臺積電,但是對于擁有豐富產品線的科技企業來說,代工費用實際上遠低于采購成品芯片的成本。以蘋果的A14系列芯片為例,成本約在40美元左右,而高通的X55基帶供貨價則幾乎是A14芯片的兩倍。

  此外,自研處理器還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對處理器進行定制,讓處理器更好的兼顧旗下產品硬件和軟件系統,帶來更穩定的使用體驗。實際上,有媒體分析了Windows 10的系統報錯文件后發現,用戶遇到的嚴重報錯問題中有不少都與處理器的驅動有關。

  這樣的問題其實一直很難避免,一方面是處理器制造商與系統制造商(微軟)之間的溝通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處理器制造商還要兼顧其它系統平臺的使用,無法針對單一系統進行最大程度的優化。

  不過,如果說美國企業自研芯片是為了降低芯片成本以及更好的服務自己的產品生態,那么中國企業的自研處理器除了以上幾個目標外,更多的是為了擺脫被卡脖子的風險。在華為事件之后,國內不少企業都逐漸開始了自研芯片的計劃,比如OPPO就在推動自研ISP芯片的計劃,并且已經成功流片,將在下一代旗艦產品上使用。

  而且,過去的處理器主要集中在x86架構上,而x86架構的專利則基本都在AMD和英特爾手上,兩大廠商牢牢把持著高性能處理器的市場,阻止其它的企業進入。但是在ARM架構異軍突起,并且憑借移動設備浪潮超越PC市場的份額后,ARM的開放式架構協議就引起了許多企業的關注。

  利用ARM的開放式架構,所有企業都有機會設計自己的芯片,而且不需要擔心專利受限等方面的問題。另一方面,ARM處理器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臺積電的先進制程和新一代架構的幫助下也擁有了挑戰x86的能力,所以,近幾年我們才能夠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自研處理器的道路。

  對于x86陣營來說,ARM陣營的壯大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聲勢浩大的ARM陣營正在發起全方位的攻勢,未來的x86陣營如果不能做出改變,很有可能會因此被取代。當然,如今談論這些還為時尚早,但是對于英特爾來說,如果下一代的處理器不能獲得認可,敗退的一天并不會遙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