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深度廣度雙突破,5G應用揚帆遠航

時間:2021-10-11

來源:

導語:5G應用發展是一個“長跑”過程,5G應用和其他新技術應用一樣,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道路上環節多、過程長,技術和應用的發展需要雙向驅動,其發展具有階段性、長期性等特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5G基站超100萬個,占全球70%以上,5G終端用戶突破4億戶……5G商用兩年來,我國5G網絡建設、用戶規模領跑全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未散,世界經濟環境日益復雜,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令世界矚目。

  伴隨著自豪與期待,我國5G發展步入了“建用并舉”、實現重點領域5G應用深度廣度雙突破的“下半場”,這也意味著我國5G應用發展走進了“無人區”。如今,各行各業5G應用一點點開花,應用標桿一個個豎起,但也應看到,5G應用繁榮之景尚未到來。值得欣喜的是,我國全行業全產業鏈已經開始多向發力,正共同攜手加強5G生態培育和協作。

  5G應用關鍵環節不斷突破

  “上珠峰”“下礦井”“入海港”“進工廠”“助抗疫”,5G應用正在社會經濟的多個關鍵領域結出碩果,成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石和底座。我國網絡建設適度超前原則的優越性,為應用創新繁榮提供了高質量支撐。

  5G商用兩年以來,5G網絡和用戶規模領跑全球。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03.7萬個,占全球70%以上,已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級城市、95%以上的縣城城區和35%的鄉鎮鎮區;5G終端用戶突破4億戶,是全球最大的用戶群體。

  5G標準支撐能力持續增強,5G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韓夏在第三屆世界5G大會上透露,5G移動通信網核心網總體技術要求等447項行業標準陸續發布,為5G融合應用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規范保障。同時鼓勵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深化合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5G標準。此外,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數量占比超過了38%,居全球首位。

  5G應用加力提速,全國5G應用案例超過1萬個,數量和創新性均處于全球第一梯隊。“5G+工業互聯網”成為5G發展進程中,產業熱情度最高、創新最活躍、成效最顯著的領域之一,在建項目超1500個,覆蓋鋼鐵、電力、礦山等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領域。

  5G應用發展是一個“長跑”過程,5G應用和其他新技術應用一樣,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道路上環節多、過程長,技術和應用的發展需要雙向驅動,其發展具有階段性、長期性等特點。

  今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從突破5G應用關鍵環節、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提升5G應用支撐能力三個方面提出了七大指標,為未來三年5G應用發展路徑指明方向。根據《行動計劃》,2023年,我國將實現重點領域5G應用深度和廣度雙突破,5G在大型工業企業的滲透率要超過35%,個人用戶普及率要超過40%,每個重點行業5G示范應用標桿數超過100個。

  5G融合應用百舸爭流

  我國5G應用已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5G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效果初顯。

  新型信息消費領域,是個人用戶最先體會到5G“更快的網速、更短的時延、更密集的用戶接入”三點好處的應用場景。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高級顧問王建宙指出,在消費級應用方面,5G應用以增強體驗為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移動支付廣泛普及,網絡購物、在線學習、遠程醫療等成為工作生活新方式,不僅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也給產業發展和經濟運行增添了新活力。電信運營商加速推進5G賦能視頻娛樂類數字化升級,如5G+VR/AR、5G云游戲等;5G+8K超高清轉播車出現在了2021服貿會、20215G大會等各大展會現場,準備在2022北京冬奧會上大顯身手;越來越多的家電能夠實現全屋智能操控,極大促進了新型體驗類消費發展。

  相比消費類應用場景,賦能千行百業才是5G更重要的用武之地,5G大帶寬、確定性、靈活部署等優勢賦予垂直行業更多的想象空間。目前,我國5G已經形成系統性優勢,應用領域集結了一批可供復制的行業標桿。

  今年5月以來,記者來到山西、深圳等多地調研5G應用示范情況時發現,在采礦、工業、港口等多個行業中,不少行業龍頭企業已經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山西新元礦井下,5G巡檢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360°音視頻采集檢測;深圳媽灣港,5G無人集卡在集裝箱碼頭上自由穿梭;深圳創維5G+8K智能柔性工廠,5G+AI“車間眼”不會放過產線每一批電路板的瑕疵點;比亞迪總裝工廠,AGV小車通過5G行業專網為各工位按需、實時配送物料……5G網絡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生產變得更“聰明”。

  據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介紹,當前5G在行業應用領域已經起到明顯效果,特別是工業領域成為5G應用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涵蓋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等22個重點行業,形成了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等一批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場景應用。

  下一階段,行業將根據前一階段的“試水試航”不斷總結知識、沉淀能力,打通應用的規模復制和商業閉環兩個難題,應用發展將進入“出海遠航”、從“1到N”的繁榮景象。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5G應用創新案例已經超過1萬個,其中“5G+工業互聯網”項目逾1500個,138個鋼鐵企業、194個電力企業、175個礦山、89個港口實現5G應用商用落地。根據《行動計劃》,到2023年,垂直行業領域中,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電力、采礦等領域5G應用實現規模化復制推廣,5G+車聯網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促進農業水利等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每個重點行業將打造100個以上5G應用標桿。

  培育5G應用要打好“團體賽”

  5G應用現在處于有大量的創新突破、等待商用爆發的前夜,我國亟須走出一條創新發展道路,去探索最適合自己的新商業模式、應用場景、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讓技術和行業雙向賦能,形成良性生態圈,而這并非一件易事。

  “總體上看,5G應用目前仍存在三方面問題。”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指出。一是產業短板尚待補齊,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道路上環節多、過程長;二是應用帶動效應不足,要推動基礎扎實、模式清晰、前景廣闊的示范應用加快推廣;三是應用生態需加快成熟,5G融合應用屬于綜合性解決方案,目前尚未形成穩定的應用產業生態。

  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徐澤軒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了“打好團體賽”的重要性。“目前,我國5G應用的產業生態還不是很建全完善,行業內亟須組建一個共性技術研究平臺。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發揮牽頭、引導作用;運營商轉變身份,從網絡建設運營者轉向價值更高的內容應用服務商;此外,設備商、行業內的龍頭企業等幾方力量參與進來,共同組建針對共性研發的平臺,在跨行業融合應用平臺上聯合突破5G應用中存在的困難。

  具體而言,在5G共性技術方面,如支持微秒級時間同步的時間敏感網絡,以及多點協作的超高可靠性、厘米級的室內高精度定位等方面的技術支撐還有不足;在標準方面,還需要在具體的5G應用場景下,給出具體的標準,尤其是要形成行業標準;在5G專網方面,5G建網要更多考慮2B市場,這不僅要體現在5G的2B建網如何利用好公網、發展好專網,還要規劃5G專網頻段;在芯片模組方面,要構建模組分級分類產業化體系,指導行業面向差異化場景需求開展精準化的產品研發,不斷提升終端芯片模組性價比,降低規模化應用門檻。

  5G應用千帆競發之時,與其等風來不如追風去。只有全行業、全產業鏈“擰成一股繩”不斷優化應用生態環境,才能為各行業縱深發展5G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培植優質的土壤。展望未來,5G應用潛能定能不斷突破想象,為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


5G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