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案例研究:Arm異地生根

時間:2021-10-08

來源:

導語:作為移動終端芯片領域的巨頭公司,Arm來自英國,卻幾乎是全世界公司都離不開的企業。目前,全球超過95%的移動終端芯片都和Arm有關,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大多數科技巨頭都離不開它的授權,華為等多家芯片設計廠商每年在旗艦芯片上都要向Arm公司拿到架構授權。

       中國何時能夠涌現出更多世界級龍頭企業?想必這也是產業界無數人的期待與心聲。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透露出“國際化”和“本土化”或許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吳漢明向記者表示,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自立自強對外開放的發展道路。以開放心態與全球企業合作。雖然全球化途徑不暢,我們依然需要努力推動本土企業國際化、外企本土化進程。其中世界IP龍頭企業Arm公司和其他一些國際大公司的本土化也許是值得研究和參考的例子。

  作為移動終端芯片領域的巨頭公司,Arm來自英國,卻幾乎是全世界公司都離不開的企業。目前,全球超過95%的移動終端芯片都和Arm有關,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大多數科技巨頭都離不開它的授權,華為等多家芯片設計廠商每年在旗艦芯片上都要向Arm公司拿到架構授權。幾年前,日本軟銀集團收購Arm,讓Arm的實力變得更強大。從劍橋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起家,早期名不見經傳的Arm公司,如何走出英國,并在全球落地生根?國內企業又能從中汲取什么養分?

  起家英倫,“小橡子”燎原四方

  1964年夏天,一位奧地利富商對他的兒子說:“我知道你長大后想成為物理學家,但是現在英語很重要,所以你這個暑假要去海峽對面的英國學習英語。”于是,這位少年遵從父命來到了英國劍橋。在這個假期的學習中,劍橋的風光令他深深著迷,所以當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后,他又來到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讀起了物理學博士。

  這位沉醉于劍橋風光的少年叫Hermann Hauser,是后來大名鼎鼎的Arm的創始人之一。Arm的另一位創始人,則是沒有上過大學,但卻頗有經商頭腦的Chris Curry。

  一片荒原中正潛藏著無限的機遇,沒有創業書,沒有風投,僅僅是因為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懷著夢想與憧憬,兩個來自“草莽”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渴望親自點亮IT產業的黎明。他們創立了Acorn公司(中文譯名:橡子,橡樹的果實),該公司也是Arm的前身。

  也許命運總是青睞懷有夢想的人,彼時個頭不大的Acorn開始在大不列顛島上點燃星星之火。1990年,蘋果為尋找低功耗芯片選中了Acorn,出資扶持Acorn芯片部門獨立,將一個12人的芯片設計團隊從Acorn中拆分了出來,成立了新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如今的Arm。

  在成立后的那幾年,Arm在芯片設計上的業績平平,工程師們也人心惶惶,隨時擔心失業。

  在這種情況下,Arm決定改變他們的產品策略。他們不再生產芯片,而是采用IP授權的商業模式,將芯片設計方案轉讓給其他公司,收取一次性技術授權費用和版稅提成。正是這種共享、合作的開放模式,開創了屬于Arm的全新時代。

  “Arm的這種授權模式,極大地降低了自身的研發成本和研發風險。它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模式,形成了一個以Arm為核心的生態圈,使得低成本創新成為可能。”一位曾就職于Arm公司的業內人士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他表示,當Arm提出這種合作模式后,就開始了一系列嘗試。

  1991年,Arm將產品授權給英國GEC Plessey半導體公司;1993年,Arm將產品授權給Cirrus Logic和德州儀器。與德州儀器的合作為Arm樹立了聲譽,證實了授權模式的可行性。此后,越來越多的公司參與到這種授權模式中,與Arm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就包括三星、夏普等公司。在此基礎上,Arm堅定了授權模式的決心,著手設計出了更多高性價比產品。蘋果推出的新型掌上電腦產品Newton采用的就是基于Arm架構設計的Arm 6芯片。

  這顆起于莽莽荒野中的“小橡子”,憑借自身的努力獲得蘋果、三星和夏普等大公司的垂青,最終從大不列顛島上開枝散葉,燎原四方。

  Arm中國,本土化的“教科書”

  通過知識產權授權的方式,Arm只專注于設計芯片藍圖,代工或生產交由授權客戶自行解決。長期以來,Arm一直秉承這種開放的商業模式,與芯片設計巨頭公司始終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依靠芯片公司的力量帶動自身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根據Arm官方發布的最新報告,僅在2020年第4季,全球基于Arm IP的芯片出貨達到了創紀錄的67億顆,超越了X86、ARC、Power 和MIPS 等其他架構芯片出貨的總和。截至2021年2月,Arm合作伙伴已交付超過1800億顆基于Arm IP的芯片。Arm的IP具有非常強的杠桿效應,一年近20億美元的營收,撬動起全球上千億美元的芯片設計產業價值。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安裝在MacBook和iPad Pro里的SoC—蘋果M1芯片搭載了Arm架構;亞馬遜的云計算業務AWS也發布了 Graviton 2,這是一款設計獨特的基于Arm的處理器。在韓國三星的生產車間里,機器運轉井然有序,技術人員正在為最新產品的生產忙得熱火朝天。在跑分高達69萬多的三星Exynos1080手機上,Arm Mali-G78 GPU搭載其中,帶來比上一代產品高25%的性能提升。在位于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的Arm子公司,Arm架構正在賦能人工智能、5G和醫療等多個領域。幾年前,日本軟銀集團以234億英鎊的價格全盤收下了Arm,成為日資英企業的Arm實力變得更加強大。

  Arm來到中國大陸這片幅員遼闊、充滿生機的大地,立刻就嗅到了發展的機遇。憑借自身具備的開放性和中立性,Arm在2018年正式成立Arm中國合資公司,形成一條穩固而龐大的產業鏈,推動中國芯片產業升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Arm在中國有超過200家合作伙伴,使用Arm技術的中國客戶的芯片出貨量已經達到約200億,在過去10年里實現了近200倍的增長。

  “擁有開放、中立特點的Arm,生態鏈囊括全球頂尖科技巨頭。中國半導體產業對Arm的依賴更甚。”芯謀研究分析師張亞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從初來乍到發展為深深扎根在中國,Arm中國的本土化程度日益加深。目前,Arm中國的中方投資者占股51%,擁有獨立的本土研發團隊,能夠針對中國市場需求,自主研發基于ARM架構技術的屬于中國的IP。

  “周易、星辰都是Arm中國結合中國本土市場化實際自研的IP產品。星辰屬于Arm CPU產品的延續和本土化研發的開始,其中必然涉及Arm和Arm中國兩家公司之間知識產權交互的大量談判、討論和協議簽署。周易是人工智能相關的神經網絡處理器。”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石寅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此外,Arm中國還在2018—2019年間先后與多地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冠名Arm的集成電器設計服務平臺、中國西部研發中心、開源人工智能研發及應用中心等項目相繼落戶中國成都、南京等地。Arm也因此被稱為外企本土化的“教科書”。

  足跡遍地,Arm手握發展“秘訣”

  從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起家,如今的Arm公司走在國際化、本土化的道路上,興致盎然地與全世界握手。作為一家英國企業,Arm為何能夠在美國、韓國、日本和中國等多個國家生根發芽,最終足跡遍布全球?

  在石寅看來,“因地制宜”、充分滿足當地需求,是Arm實現本土化的關鍵之一。“Arm是全球性RISC微處理器標準的締造者之一,同時也成功確立了授權費+版稅的授權模式。”石寅認為,Arm會結合不同地域的具體環境,基于一些準則做出調整。他舉例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半導體行業正在蓬勃發展、客戶眾多,同時在很多領域又面臨RISC-V的強勁競爭,需要Arm主動求變;歐美發達國家的半導體行業正在向寡頭化方向發展,其他國家的活躍化程度不是非常高。Arm的營商模式會結合這些特點制定。

  “合資公司的成立是很重要的一步。”一位業內人士對此深有感觸。他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Arm的合資公司模式與其他合資公司的模式不一樣,因為目前在Arm中國公司中,目前中方控股的比重是51%,所以整個Arm中國的變與不變,其實是掌握在中方手中的。

  “Arm中國合資模式的核心之一就在于控股。”他對記者說,該合資模式還有一定特殊性,它保障了Arm中國的自主研發能力。通過這個模式,Arm能夠把技術持續輸入到Arm中國的平臺,為Arm中國提供了穩定的技術獲取渠道。此外,如果Arm要在中國運營業務,必須通過Arm中國這家合資公司來運營。

  除了把全球市場精準切割成一個個區域,根據每個區域的自身情況因地制宜、“本山取土”,Arm還需要從每個區域跳出來,用宏大的世界觀縱看天下、一葉知秋。“Arm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已經具備國際視野了。”該業內人士向記者說,“無論是面向歐洲、美國還是中國市場,Arm都需要站在產業鏈的最上游分析整個全球市場。”該業內人士表示,做IP還不能只看到當下的熱點,而是要對5年后,甚至10年后的市場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長期的技術演進有非常精準的判斷。

  “IP研發需要2~3年,研發后把IP賣給客戶,客戶做產品需要1~3年不等,芯片出來之后將其賣給OEM終端廠商,再用半年多的時間做一個集成整合。”該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道,從IP的研發到將IP應用于實際產品,這個過程可能要花費5~8年時間,所以IP企業都要長一雙能夠看清、看準未來的“慧眼”。

  張亞認為,Arm中國模式是外企本土化難能可貴的探索。面對迷茫觀望“十字路口”的部分外企,國家要讓外企看到本土化的雙贏機會,讓外企本土化后不僅能享受到本土化的紅利—增量收益,還能獲得廣泛認同,尤其是身份上的認同。

  這個道理其實也反向適用于想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本土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解決市場再次準入的問題。中國企業要清晰地認識到,對方政府希望自己變成什么模樣,真正的本土化是什么,再準入需要滿足什么要求。這些問題,中國企業首先要與對方政府進行深度協商,再制訂出雙方都認可的規則,最后在獲得收益的前提下向當地投放更多資源。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