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手拿著幾個裝滿酒的酒杯,無論如何晃動都不撒漏,如此專業、平穩的上酒服務,你能想象是由機器人完成的嗎?這類常發生在科幻片里的場景,正在非夕科技的研發下逐漸成為現實。
近日,記者從佛山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獲悉,隨著佛山生產基地的全面投產,非夕科技在新一代機器人的架構版圖愈加清晰,全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人在走動過程中,單手拿著多個裝滿酒的酒杯不撒漏,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精準的力控和完美的“手眼配合”。
經過多年技術攻關,由非夕科技自主研發和生產的Rizon拂曉成功出道,像人一樣可以“手眼配合”工作。它是世界上首臺自適應機器人,深度融合了工業級力控、機器視覺和AI技術,搭配先進的整機力控算法及硬件設計,突破了傳統機器人只能在結構化環境中完成基于固定軌跡任務的局限,能適應不確定的工作環境,打破了國外機器人公司在高端機械臂領域的壟斷地位,可為汽車、電子3C、一般工業、醫療、物流等行業的企業用戶提供通用裝配、精密操作、表面處理、移動作業等應用場景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非夕科技成立于2016年,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自適應機器人概念并將其實現產品化,核心創始團隊來自斯坦福大學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實驗室。專注研發和應用最先進的仿人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并賦能全行業——這是非夕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王世全的初心使命。
2019年4月,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非夕科技正式發布自適應機器人拂曉,其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引起了廣東省佛山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關注,并誠邀其到佛山大展拳腳。
在得到佛山市南海區科技局等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薦后,非夕科技把近5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設在佛山,并于2019年11月正式入駐位于南海獅山的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下稱機器人中心)。隨著百臺自適應機器人的投產下線,也標志著非夕科技正式邁入規模化量產階段,助力佛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有別于傳統的“房東型”園區,機器人中心借助運營方研究院,在市場對接、資金支持、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為入駐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精準供需對接以及政策資金支持等全流程“保姆式”服務,全力護航企業發展。
主動靠前服務、全力排憂解難,這是非夕入駐機器人中心后感受到的深刻印象。“除了幫我們解決場地需求、租金補貼、人才公寓外,還協助對接佛山市機器人產業創新協會、家居行業協會等開拓市場資源的服務。”非夕科技副總經理胡曉平說,“園區提供這么多貼心服務,讓我們能安心生產經營,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團隊在佛山的發展信心。”
胡曉平表示,接下來非夕科技將進一步升級產品線擴大產能,聯合3C電子、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龍頭企業打造標桿應用案例,擴大市場推廣力度,攜手機器人中心,助力佛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