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創耀通信科技(以下簡稱創耀科技)開拓出三條主要產品線:電力物聯網、接入網、技術合作及平臺。去年,創耀科技憑借通信網絡芯片技術,晉級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評選的“2020年度蘇州市集成電路企業20強”。如今,創耀科技首發申請已獲上交所上市委員會通過,即將在科創板上市。
7月下旬,《中國電子報》“強鏈補鏈在行動”專題報道組來到蘇州,請創耀科技副總經理楊凱講述了公司成立15年來的創業故事。
走自主研發網絡通信芯片道路
從4G、5G蜂窩通信,到無線通信中的WiFi、LoRa、zigbee、NB-IoT等方式,從互聯網到萬物互聯,網絡通信的作用至關重要。早些年,這一領域主要由博通等外國公司占據,并且攫取了產業鏈中高額的利潤。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包括創耀科技在內的一批國內半導體設計企業,開啟了自主研發網絡通信芯片的道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1年以前是創耀科技的技術攻關時期,公司完成了xDSL物理層通信算法及硬件實現和第一代、第二代接入網網絡終端芯片的設計,并掌握了數模混合SoC芯片全流程設計技術。2012年,創耀科技的第二代接入網網絡芯片正式實現商用。2015年,公司第三代芯片通過英國電信Openreach實驗室測試認證,同批通過測試的為全球知名芯片廠商博通和Lantiq。目前,創耀科技已經成功為烽火通信、共進股份、友訊、Iskratel、Alpha等知名通信設備廠商,以及英國電信、德國電信等大型海外電信運營商提供產品和服務。
“創耀科技從創立之初至今,從未停止對研發的投入。”楊凱談道。公司成立的前幾年,可以說是篳路藍縷,那時國內集成電路領域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通信算法以及芯片設計方面的人才稀缺,創耀科技初創團隊一邊鉆研技術,一邊培養人才。同時,由于硬件不比軟件可以逐步自動升級,任何失誤帶來的流片失敗都意味著千萬元的損失。對于初創期的創耀科技來講,大家都是頂著巨大的壓力走到今天,非常不易。
為蘇州打造“硬核”新名片
早期,國內智慧電網的相關設備,尤其是高速電力線通信線路驅動芯片,需要依賴德州儀器等海外廠商。國內芯片廠商在這一領域經過不懈耕耘,逐漸實現了自主研發。
大規模的智能電網建設為智能電表帶來更廣闊的市場需求,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創耀科技切入寬帶電力線載波領域,憑借著相關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和專業化的服務,很快獲得了國網及南網抄表芯片供應商的青睞,創耀科技支持的國網及南網抄表芯片供應商的市場份額逐年增長。
為了更好地滿足未來智能電網發展對于通信核心技術的要求,創耀科技正在進行將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與微功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雙模通信SoC芯片的研發。
2019年,國家電網提出全面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意在圍繞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運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進而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的“萬物互聯”。擁有著十多年電力網絡芯片經驗的創耀科技,開始嘗試在相關領域讓電力線載波通信獲得更廣泛的應用。
目前蘇州在網絡通信行業已經聚集了創耀科技、盛科通信等一批致力于各細分領域的網絡通信芯片公司,然而與國際一流公司相比,核心技術人才仍然缺乏,投入仍然有限。
楊凱表示,希望政府和企業形成合力,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建立半導體行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院企、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謀求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