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同期舉行。在主論壇演講階段,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作了現場演講。
萬鋼首先對重慶在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他說,人工智能正釋放著驅動產業變革的巨大能量,帶動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隨著各行各業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智能化正在為產業賦能、為生活添彩。
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水平不斷進步,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從感知智能走向認知智能。人工智能的行業應用廣度日益拓展,正走出實驗室,進入制造、交通、商貿、法律、消費、服務以及城市管理等生產生活場景,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人工智能的產業生態體系也在逐步完善。
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達到3031億元,同比增長15%,高于全球增速。如何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萬鋼給出的回答是,要加速人工智能從單項技術向集成技術發展、從單體智能向群體智能演進、從數據驅動向場景牽引拓展。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統性突破,要從哪些方面著力?
萬鋼給出了三點建議:
■ 第一、要突破相關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在人工智能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所謂自立自強,首先是‘立’在深入基礎研究,而‘強’在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萬鋼稱。
■ 第二、要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來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同時,還要重視人工智能的倫理研究和科學普及,協同推進人工智能的倫理、道德、標準、法規研究,面向社會關切解疑釋惑,努力消除知識鴻溝、數字鴻溝和智能鴻溝。
■ 第三、要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水平開放合作,堅持全球胸懷和創新自信,更加積極融入到國際人工智能的創新生態,倡導開放開源共享的理念,參與人工智能全球研發應用與產業分工,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