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李東生和王東升的“芯”目標

時間:2021-08-2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占全球顯示面板市場銷售額的40%,以7個百分點的優勢擊敗韓國,中國現在已然成為全球顯示行業的頭號玩家。而中國面板行業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兩大人物:一個是面板老大京東方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父”的王東升;另外一個是面板老二TCL華星的創始人李東生。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占全球顯示面板市場銷售額的40%,以7個百分點的優勢擊敗韓國,中國現在已然成為全球顯示行業的頭號玩家。而中國面板行業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兩大人物:一個是面板老大京東方的創始人、被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父”的王東升;另外一個是面板老二TCL華星的創始人李東生。正如二者的名字一般,中國在顯示面板行業也從誕“生”到如今躍“升”到榜首的位置。而面板之外,兩人都開始謀劃自己的“芯”事業。

  登上顯示行業塔尖的兩大巨頭

  在半導體行業有摩爾定律,幾十年來芯片一直秉持這個定律不斷發展。而在面板行業,王東升提出了“顯示產業生存定律”,被業界稱之為“王氏定律”: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企業才能生存下去,這一周期正被縮短。此外,王東升還提出了半導體顯示的概念:“半導體顯示是指通過半導體器件獨立控制每個最小顯示單元的顯示技術統稱”。明晰了業界對各類新型顯示技術的界定,同時也給我國以及全球半導體顯示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正因其對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他獲得了2019年的“SID David Sarnoff產業成就獎”。

  David Sarnoff產業成就獎是針對在全球顯示產業發揮了卓越領導力,產生了長遠影響,被業界廣泛認可的杰出個人而設立的最高獎項,每年僅授予一位。該獎項由SID董事會根據榮譽獎項委員會的推薦并通過董事會全體認可后頒發,并給予2000美元獎金。

 王東升.jpg 

王東升(圖源:京東方)

  1993年,王東升創立了京東方,此后進入了在中國荒蕪的液晶顯示領域,如今京東方已是全球顯示之王。2017年京東方實現了液晶顯示出貨量第一,此后便一直穩坐老大的地位。2020年京東方在LCD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五大主流產品的顯示屏出貨量和銷售面積市占率穩居全球第一。在創新應用產品如穿戴、ESL、電子標牌、拼接、IoT 金融應用市占率也居全球第一。而在更先進的顯示技術柔性OLED方面,2020年公司的產品出貨實現突破,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00%。

  2021年初,京東方的柔性OLED面板通過了蘋果的認證,使蘋果成為繼三星電子和LG之后的第三家柔性OLED面板供應商。據日媒報道,京東方已經開始交付蘋果的iPhone 12面板。iPhone 13 的面板已經完成樣品的提供,正在等待評估。

  無獨有偶,為了改變國內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2009年李東生與國資背景的深超科技合資成立深圳市華星光電公司,由他主導并建成了我國首條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建設的高世代面板線。TCL旗下子公司TCL華星經過十一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視面板供應商。為了彰其對全球顯示產業發展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李東生被授予2021年“David Sarnoff產業成就獎”。

李東生.jpg  

李東生(圖源:TCL華星光電)


  TCL華星光電已建和在建的生產線共有6條:通過 2 條 8.5 代線建設,TCL華星在TV面板領域站穩腳跟;隨后以2條6代線順利切入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份額現已超10%;近幾年又通過2條11代線建進一步擴張大尺寸產能,確立了全球大尺寸面板的領先地位。目前TCL華星產品覆蓋大、中、小尺寸面板及觸控模組、電子白板、拼接墻、車載、 電競等高端顯示應用領域。

  目前TCL華星的TV 面板出貨面積全球第二,55 吋電視面板市占率全球第一,65 吋電視面板市占率居全球第二位,75吋方面,TCL華星排名躋身前三。t3 產線 LTPS 手機面板出貨量全球前三,t4柔性AMOLED產線高端、新形態產品技術迅速提升。2020年8月,TCL科技又收購了蘇州三星,增強了大尺寸業務綜合競爭優勢。2021年,隨著t7產能釋放以及蘇州三星產能整合,TCL華星全年產能將大幅增加,行業地位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總體來看,目前LCD顯示已基本完成向中國大陸的產業轉移,目前行業產能擴張接近尾聲,落后產能陸續出清,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已經建立較高的行業競爭壁壘。中國企業已經建立全球領先的競爭優勢。現在,中國在面板總體的市占為40%,研調機構 Omida 認為,中國面板廠產能未來將持續擴增,僅京東方一家到2023 年后就可能單獨拿下30%市占。

  王東升的“芯”雄心

  王東升在2019年的“SID David Sarnoff產業成就獎”獲獎致辭中表示:“BOE創立26年了,我們之所以還活著,靠的是兩點:一是專心專注,二是持續創新。無論是否是我掌舵,我對京東方的未來都充滿信心!至于我自己,我仍然充滿活力、開放和好奇,并將繼續追求我對創新的動力和熱情。”

  在解決了中國大陸“缺芯少屏”的“少屏”問題之后,2019年6月,從京東方退休后的王東升再次扛起創新的大旗,開始了“芯”事業的攻堅——創立了奕斯偉公司。從公司官網中,我們了解到,奕斯偉是一家集成電路領域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核心事業涵蓋芯片與方案、硅材料、先進封測三大領域。不得不說,奕斯偉的盤子真大,這也體現了王東升在“芯”事業上的雄心。針對這三大領域,奕斯偉設立了北京奕斯偉計算、西安奕斯偉材料、西安奕斯偉硅片以及奕斯偉封測等多家分公司。

  具體來看,芯片主要包括顯示、智能計算、智慧連接、多媒體系統。奕斯偉在顯示領域的芯片布局,主要涵蓋顯示驅動芯片(DDIC)、觸控芯片(Touch IC)、時序控制芯片(TCON IC)與電源管理芯片(PMIC),這也是在顯示面板突破之后,向上游布局的一個合理規劃。在智慧連接方面,其物聯網通信芯片解決方案支持Wi-Fi、藍牙、Zigbee等豐富的通信技術。智能計算方面,奕斯偉首款計算加速芯片采用28nm工藝,是國內首個基于RISC-V架構的通用并行計算加速芯片,最大功耗僅為50瓦。此外還有視頻SoC芯片。

  不過,奕斯偉的芯片布局方向都面臨著較大的競爭,華為海思首款 OLED 驅動芯片目前已經進入試產階段,據報道該IC芯片產能將達到20-30萬/月,量產時間或在2022年。電視SoC芯片以及AI芯片等領域也面臨著華為的競爭。

  物聯網通信芯片解決方案.jpg

圖源:奕斯偉官網


  物聯網通信芯片解決方案1.jpg

圖源:奕斯偉官網


  芯片之外,奕斯偉的目標很大,更上游的材料也是其布局的重地,其硅材料事業主要包括12英寸全球先進制程硅單晶拋光片和外延片。12英寸(300毫米)大硅片是芯片材料中需求最大、成本占比最高、國產化率較低的核心材料,這一材料國內95%仍依賴進口。2019年7月23日西安奕斯偉材料生產線拉出首根硅晶棒,同年12月18日,其硅材料生產線產出首批樣品。據了解,奕斯偉材料西安第一工廠設計產能為50萬片/月,主要用于邏輯芯片(Logic)、閃存芯片(3D NAND & Nor Flash)、動態隨機存儲芯片(DRAM)、圖像傳感器(CIS)、顯示驅動芯片(Display Driver IC)等。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4月,西安奕斯偉硅片已通過汽車行業的高要求IATF16949質量體系認證。

  第三大布局是封測領域,其先進封測事業主要包括專業IC封測、COF卷帶、板級系統封測三類業務。2020年8月26日,奕斯偉面板級封裝系統集成電路基地落戶成都,該項目具有扇出型、高密度與高帶寬SiP、面板級封裝三大技術優勢。而另一個封測的布局,COF卷帶主要用于連接半導體顯示芯片和終端產品,是COF封裝環節的關鍵材料,大陸在這方面也是空白。2019年12月27日奕斯偉合肥COF卷帶生產基地正式投產,合肥奕斯偉COF卷帶生產線總投資12.7億元,設計產能為每月7000萬片,滿產年產值約10億元。

  李東生的“芯目標”

  2020年2月TCL科技公告稱,公司名由“TCL集團”變更為“TCL科技”,這個名字也代表了TCL今后發展的定位,那就是聚焦“高科技、長周期、重資產、高門檻”的產業。2021年,是TCL科技的40周年。在TCL科技 40年的發展過程中,公司一直在不斷跨界。從最初的電話機、電視業務,到目前的面板,TCL將每項業務都做到了龍頭的地位。如今TCL科技已來到更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和芯片,此前李東生明確表示,未來我們的關注點就是在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這個領域。那么在這個領域,TCL科技又將譜寫怎樣的輝煌呢?

  2020年7月摘牌中環電子,TCL科技正式進軍半導體材料產業賽道及半導體光伏領域,中環電子主要從事光伏硅片與半導體硅片的研發與生產,主要為功率半導體芯片生產8-12寸硅片,不過目前也已經在向數字邏輯產品和存儲產品上進攻。硅材料作為半導體產業最為基礎的材料,無論中環所處的光伏新能源產業或是半導體產業,都十分契合TCL尋找新增長動能的核心訴求。

  有了上游的材料,TCL也開始向芯片設計探索。據天眼查APP顯示,今年5月11日,TCL微芯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成立,并且圍繞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領域尋找產業拓展機會。

  TCL微芯科技(廣東)有限公司.jpg

  有中環電子在功率半導體上的硅片支持,TCL微芯發展功率半導體再合適不過。在功率半導體領域,TCL微芯也在不斷加碼,2021年6月其投資了天津環鑫科技,環鑫科技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中環電子的全資子公司,專業從事功率半導體產品設計、研發、銷售,主要產品為VDMOS、TrenchMOS、IGBT、SBD等系列功率分離器件。

  除了上述的之外,TCL科技在半導體行業投資方面也有不少動作。2021年5月,TCL資本投資了導航芯片廠商深圳華大北斗;2020年12月,投資了中芯紹興;2020年10月,TCL創投投資了射頻濾波器廠商蘇州漢天下;2020年10月,TCL資本投資了固態存儲控制芯片研發商得一微電子;2020年4月,投資了無線通信公司翱捷科技;2018年10月,投資了集成電路測試設備廠商上海御渡科技;2018年6月,投資了AI芯片企業寒武紀;2017年7月和2018年5月,兩次投資了閃存控制芯片廠商衡宇芯片科技;2017年7月,投資了AI算法公司商湯科技;早在2011年,TCL資本還投資了CIS廠商思比科。或許這些投資也將為TCL微芯的未來發展帶來裨益。

  結語

  借用李東生在《南方日報》發表得署名文章《經濟全球化沒有“暫停鍵”》中的:“中國能夠成為經濟大國和“世界工廠”,并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恩賜”,而是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通過幾代人辛勞付出的結果”。面板行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中國大陸能登上全球面板的頂峰是幾十年的努力深耕。在顯示面板行業,以王東升和李東生為首的企業家已帶領大陸走上歷史潮頭,下一個更具挑戰性的芯片行業,二者又將書寫怎樣的佳話?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