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工業智能論壇上表示,上海目前重點推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鋼鐵、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核電、能源十大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并將打造一批重大項目,挖掘一批重大場景,形成“一業一方案”。
錢鋒指出,上海加快培育新主體,培育了寶信、上海電氣“星云智匯”等標桿平臺26家,鏈接企業數超120萬家,鏈接設備822萬臺。加快構建新場景,聚焦場景資源開放,推動國資國企的數字化轉型專項工程,舉辦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大賽。加速升級新生態,工業互聯網國家頂級節點(上海)標識解析注冊量達95億,先后建設產教融合、檢驗檢測等8個功能型平臺。
打造國際數字之都
錢峰指出,下一步,上海將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更好助力上海打造國際數字之都。一是“由點及鏈及圈”實現梯度轉型,立足“點”,推動企業數字化增效,建設一批智能工廠;立足“鏈”,持續完善供應鏈產業鏈知識圖譜,精準感知雙鏈運行態勢;立足“圈”,打造更加繁榮的新型產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圈。二是激發多元主體活力,引育頭部企業,打造標桿載體;推動各類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牽引培育“單項冠軍”“隱形冠軍”,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是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深化標識解析廣泛應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固安全,搭建安全監測及態勢感知平臺。
工業互聯網的出現,成為上海重塑產業競爭優勢的機遇。
2020年底,上海正式發布《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總體要求。《意見》指出,要堅持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堅持全方位賦能,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堅持革命性重塑,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同時,創新工作推進機制,科學有序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步入2021年,“數智化時代”元年開啟。這一年,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鋼鐵、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核電、汽車、能源等為代表的上海十大領域將步入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
在此背景下,十大領域的企業家代表在本次論壇上共同發出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上海倡議”:第一,服務企業增效,推動設計、制造、服務的數字孿生,打造數字化設計、智能化制造、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經濟化管理的企業標桿;第二,服務雙鏈增智,增強數據流,全面激活技術流、資金流、商貿物流,打造透明產業鏈、供應鏈;第三,服務生態增能,建設數字生態圈,打造數據、知識、算法資源池,讓工業場景轉化為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沃土。
據了解,2016年,我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在上海成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簡稱“3IN創新中心”,作為中國信通院全球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3IN創新中心以創新科技為驅動,旨在全方位助推動以網絡、平臺、安全三大解決方案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成為前沿技術與市場應用的連接器與放大器。
產業如何思考數字化
蔚來汽車執行副總裁沈峰在會議上表示,其在近期梳理、走訪很多供應鏈企業,思考著如何使用智能互聯將其打通。
“今天數字互聯時代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我們做了很多嘗試,例如進行數字化管理質量。正因為有了互聯數字化,我們獲得了很多用戶的數據反饋。原來以周記的反饋時間,今天能夠時時刻刻獲得反饋,這就是互聯數字帶來的好處。”沈峰介紹,蔚來目前正在思考如何使用最新的互聯智能技術打通整個供應鏈,在整個制造端,通過數據提升質量,并進一步拉進上下游關系。
羅克韋爾自動化大中華區總裁石安認為,數字化轉型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過程,需要從小處著手。但無論是創新,還是數字化過程并不容易。的確當新技術帶來新業態、新機遇的同時,新問題往往也會相伴而生。
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羅松認為,安全是智能的前提,智能化要保證數據的安全。從標識來說,作為全國層面數據層的基礎設施,安全性要求更高。
據了解,近些年來,有關標識解析解決方案已經有所落地。由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打造的一套“標識+平臺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致力于解決企業接入標識解析體系的集成應用問題,以平臺豐富的標識解析應用給客戶帶來真實的價值,幫助廣大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牽頭建設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機加工、新材料、紡織等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項目”,構建產品溯源新體系與倉儲物流新模式,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生產和運營提供有效幫助。
上海觀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TO胡紹勇則表示,通過采取適當的手段來保障數據的使用和安全的流通,需要做好分級,針對各種數據的級別和類型采用一定的手段,從管理、技術和運營這三個層面建立好我們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