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施耐德電氣以領先技術優勢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時間:2021-07-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臨近,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時減碳,化挑戰為機遇,從而實現韌性、高效與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生存與競爭的關注點。7月8日,以“智聯世界 眾智成城”為主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2021)將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踐行者,施耐德電氣在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方面擁有豐富實踐及技術儲備,其正以領先的技術專長,助力中國產業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綠色可持續,共同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在本次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施耐德電氣也將帶來全方位的數字化技術,展示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的落地應用,賦能工業和能源管理的高效與可持續發展,并在分論壇中同與會者共商以數字技術推進“碳中和”大計。

  展會前,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接受了C114等媒體的采訪,介紹了施耐德電氣在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助力企業應對雙碳目標等問題上的經驗和見解。

  廣泛技術優勢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據悉,施耐德電氣早在2005年就推出可持續發展評估體系“施耐德電氣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SSI)”,并把目標融入業務的方方面面。今年,施耐德電氣還在企業爵士評選出的2021年度“全球最佳可持續發展企業100強”中位列榜首。

  針對以“碳中和”為主要議題的氣候變化挑戰,施耐德電氣也做出了一系列承諾,將減排范圍從自身向整個價值鏈拓展,計劃2025年公司運營層面實現碳中和;2030年運營層面實現凈零碳排放;2040年端到端供應鏈實現碳中和;2050年端到端供應鏈實現凈零碳排放。

  通過將自身綠色創新技術充分運用于自身生產運營,不斷優化,施耐德電氣中國工廠在過去三年能耗整體降低了12.4%,同時生產效率提升了5%到10%。在中國,施耐德電氣23家工廠中的13家已經成為工信部認證的“綠色工廠”,源源不斷為中國和全球市場提供綠色創新產品。

  據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的調研顯示,技術能力是企業認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首要內部因素,持這一觀點的企業占到受訪企業的85%,排名第二的選項是研發和人才,約70%,說明大部分企業看到了技術和研發對于減碳的重要性。

  龐邢健認為,要實現系統減排,需要方方面面的技術,包括儲能技術、碳捕捉技術、行業應用的技術等,尤其在減排后期,減排空間有限,企業更期待前沿低碳技術,為此需要和外部生態伙伴充分合作,研判新興科技并付諸行動。而施耐德電氣擁有著廣泛的技術優勢,以及在綠色能源管理和綠色智能制造兩個領域囊括從自動化控制技術到能源管理技術的數字化轉型經驗。

  近年來,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化轉型上為用戶提供了包括基于連接、基于可靠數據獲取和大數據分析等服務及各種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綜合利用方面,在傳統火電、水電到新能源技術、風電、光伏技術領域為客戶提供多種能源技術,保證更加安全可靠的能源供給穩定。在工業領域,無論是自動化還是數字化的技術,施耐德電氣在提質增效、人員賦能、節能減排等方面都為客戶做出眾多貢獻。

  賦能全行業轉型

  龐邢健表示,在實現“碳中和”目標問題上,很有可能會出現“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情況,無論在可持續發展還是綠色智能制造領域,施耐德電氣堅持“先醫后藥、先軟后硬、小步快跑、效益第一”的方針。施耐德電氣致力于持之以恒地做好可持續發展頂層規劃,希望應用自身的經驗和技術,幫助行業用戶實現從咨詢規劃、落地實施、運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龐邢健介紹,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施耐德電氣將展示其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軟硬件產品、數字化技術以及OT/IT能力,以及施耐德電氣在綠色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管理及服務領域積累的豐富的實踐經驗,包括工業、能源、基礎設施、樓宇、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及碳減排的數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AVEVA劍維軟件,以大數據賦能整個數字化的demo和軟件;定制化的能源管理平臺,可幫助用戶在日常能效運維管理來更好的實現節能增效;數字能效咨詢服務,可加強智慧園區和智慧城市方面的創新和綠色創新等。

  據悉,施耐德電氣能源管理產品覆蓋了從流程到離散的幾乎每一個行業。在流程行業中,石油化工、電力、造船、冶金、礦業、建材、汽車、食品飲料,幾乎每一個行業對可持續發展和雙碳的需求都很旺盛,他們對于類似于施耐德電氣能夠提供的數字化技術,去賦能傳統OT,包括傳統自動化和傳統配電能源管理技術,都有非常大的需求。

  在石油化工、鋼鐵等高耗能的行業,眾多企業正面臨制訂規劃問題,施耐德電氣發現,這些企業沒有辦法完全僅僅通過采用新能源的技術來去實現碳融合的目標?;谧陨碓诹鞒绦袠I廣泛的控制技術,施耐德電氣正與合作伙伴幫助這些高耗能行業在可持續發展上進行技術優化。

  在與施耐德電氣的合作下,三寧化工通過6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的數字化交付,利用數字化雙胞胎,覆蓋全生命周期,實現了數字化運維與協作共享和以“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為閉環的循環經濟路徑,能源消耗減少5%,生產效率提高30%。

  在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項目中,施耐德電氣為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提供了涵蓋中低壓配電及工程軟件方面的產品及解決方案,讓運維團隊可在后期快速獲得工程實施和資產的相關信息,減少80%的查找時間,極大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規避安全風險。同時,保障其持續穩定的電能供應,確保焚燒工藝的穩定安全高效運營,同時取得更佳的節能效果。

  踐行綠色智能制造理念

  施耐德電氣早已意識到可持續發展一定是制造行業必須要面對的局面,必須要通過數字化手段,將智能制造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整合在一起,這也契合了施耐德電氣以工業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技術:一方面促進能源效率提升,一方面為更高效可靠的能源管理為自動化技術提供很好的技術支撐。2019年上海工博會上,施耐德電氣首次面向所有用戶提出了綠色智能制造理念。

  龐邢健介紹道,在某些工業場景上,客戶遇到一些問題之前通過單一的技術不能夠滿足。施耐德電氣作為一個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除了向客戶提供端到端數字化解決方案之外,還提供了技術整合的可能性。2021年,由施耐德電氣發起的“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第二季啟動,并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活動從政、產、學、研、用不同維度,共同促進綠色智能制造的落地:由施耐德電氣發布場景,經篩選加入計劃的初創型企業和技術公司提出方案,由企業導師、用戶需求方的導師共同指導,將計劃、解決方案做得更扎實、更有創新性,最終解決場景難題。

  據了解,施耐德電氣工廠也廣泛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其在生產上的穩定性和效率。結合5G和人工智能技術,施耐德電氣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人工智能算法引擎和機器視覺技術,可避免傳統人工漏檢問題,大大降低人為因素對質量控制方面造成的干擾。此外,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包括5G移動技術、機器視覺等技術進一步融合,施耐德電氣工廠還將運用第三方生態圈企業的技術在工業上進行擴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