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芯國際公布的一組準確數據,證明了吳漢明院士所說的是對的!

時間:2021-06-2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根據報表顯示40nm以及55nm是主要營收來源,而市場份額上升最為明顯的是卻是28nm的工藝,這樣的一組數據也充分證明了,市場需求量最大的是成熟工藝,并非所謂的7nm以及5nm工藝,而對于14nm以下的制程工藝,有需求的基本都來源于手機等等智能設備。

  

中芯國際1.png

       如今全球半導體領域現狀,可謂是“一粒老鼠屎攪了一鍋粥”,美國的相關限制導致了芯片產業鏈被完全打亂,也加劇了全球全面進入到缺芯的狀態,在這樣的困境之下中芯國際也恢復了成熟工藝的授權,但想要徹底解決缺芯狀態,至少要等到2022年或者更久。

  除了臺積電以及三星之外,中芯國際也算得上是頂尖的芯片代工巨頭了,目前擁有了14nm芯片的成熟量產工藝,在良品率上也趕超了臺積電,而且還已經掌握了7nm芯片的代工工藝,只要尖端的光刻機一到位,就可以開始投產了。

  中芯國際傳出一組準確數據

  在中芯國際發布第一季度財務報表的時候,行業專家就表示這不僅僅只是一個數據,而是代表著國內半導體的真實寫照,甚至于全球半導體也是一樣的狀態,目前三星和臺積電的產能大部分都被美企占據了,而很多企業只能依賴中芯國際代工了。

  根據報表顯示40nm以及55nm是主要營收來源,而市場份額上升最為明顯的是卻是28nm的工藝,這樣的一組數據也充分證明了,市場需求量最大的是成熟工藝,并非所謂的7nm以及5nm工藝,而對于14nm以下的制程工藝,有需求的基本都來源于手機等等智能設備。

  中芯國際2021第一季度業績.png

  中芯國際的投資方向已經改變

  雖然臺積電3nm的技術即將在明年誕生,美國甚至還發布了2nm的芯片技術,但實際上這些頂尖的技術都還只存在于理論范圍。在相關限制之下,歐盟以及日韓都加速了對于2nm芯片的研發,而國內相繼亮相了石墨烯技術以及光量子技術,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技術的“去美化”。

  根據中芯國際近期的投資目標可以看出,目前的方向已經在轉變了。去年中芯國際總計投資了31億美元,其中用于先進工藝的研發占了20億美元,足以看出去年中芯國際還是把一門心思撲在了先進的工藝上的,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技術突破,但受到相關限制的影響,中芯國際損失了大量的客戶,根本支撐不了先進工藝的技術研發。

中芯國際.png

  在相關限制解除之后,中芯國際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逐漸開始調整戰略方向,中芯國際今年預計將拿出280億左右的投資資金,而這一次不再執著于先進工藝了,將會把大部分的資金用于成熟工藝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各個工藝的比例,但根據此前大面積擴產28nm的生產線可以看出,這應該就是之后的重心了。

  吳漢明院士所說的是對的

  很多人剛開始對于中芯國際的這種做法表示不理解,在芯片領域歐美的技術已經全面碾壓我們了,在這個時候放棄對于先進制程工藝的研發,看似不合乎情理,但確實最為穩妥的方式。

  

吳漢明院士.png

  此前吳漢明院士就曾說過:“完全依賴進口的7nm生產線,實際上還不如自主化的55nm生產線更有意義。”而中芯國際近期的動作,恰好證明了院士的這一個看法,這樣的改變也更加符合目前國內整體的趨勢。

  28nm生產線更為重要

  不僅僅是吳漢明院士有過這樣的呼吁,此前作為龍芯總設計師的胡偉武院士,也曾表態:“在芯片領域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沒必要跟著老美做5nm的芯片。”因為目前依靠國內的整體工業水平,根本就不足以支撐5nm芯片的發展。

  而且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的話,14nm以上的芯片就已經能夠滿足90%以上的需求了,目前我們連28nm的生產線都沒有辦法實現完全的自主化,可以說基礎是非常的不扎實,如果強行跟進先進的制程工藝的話,那肯定是擺脫不了海外的核心技術,這樣最終兩邊都不落好,相關限制將持續控制著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而此次中芯國際擴產的28納米生產線,已經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自主化,近期行業預判國產的14nm芯片有望在明年實現量產,國內專家溫曉君也非常的認可這樣的觀點,目前除了光刻機之外,在制造芯片的過程中,很多核心技術我們都已經實現了突破。

  如果上海微電子能夠成功國產28nm的DUV光刻機,那么距離我們實現成熟工藝100%自主化就已經不遠了,這也將創造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