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央企業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

時間:2021-06-02

來源:人民日報

導語:在2021年中國品牌日之際,中國鐵路工程集團總部舉辦的中央企業高端裝備制造創新成就展上,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國家名片”濟濟一堂。

??世界首臺空中造樓機,中國建筑創造。其承載力達2000噸,可抵抗14級颶風,讓千米高空作業如履平地,3天就能搭建一個結構層。盡管四層半樓高的“空中建筑工廠”被縮小成只有巴掌大小的展品,依然擋不住參觀者的觀看熱情。

??氮化硅陶瓷軸承球,中國建材出品。一顆顆光滑的黑色軸承球,看起來就像普通的玻璃彈珠,卻打破了高端裝備精密軸承滾動體的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廣泛用于發動機、精密機床和大型醫療裝備等領域,實現了關鍵配件的進口替代。

??世界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極限號”,中國中鐵打造。展覽照片里的“巨無霸”雄武有力,開挖直徑達15.03米,相當于5層樓高,“真身”則正在格魯吉亞KK公路項目中挑大梁,讓施工效率比傳統工法提升了3倍。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央企業奮勇爭先,責無旁貸。

??“‘三個轉變’為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為中央企業創新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指出,近些年央企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標志性重大成果,一大批國之重器橫空出世,“智能制造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技術路徑,中央企業要牢牢把握這一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和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

??以智能制造突破瓶頸短板,央企甘為先行者。直線軸定位精度3微米、重復定位精度1.5微米,通用技術集團實現了我國高精度臥式加工機床制造技術的重大突破;緊盯高強度碳纖維,中國建材持續投入資金,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干噴濕紡的關鍵技術突破和核心裝備自主化,成為國產大飛機合格供應商……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新材料等產業薄弱環節,中央企業不斷強化自主創新意識,進一步把最優秀的人才、最急需的資源、最先進的設備集中配置到攻關任務上來,努力實現更多更大突破。

??以智能制造提升質量效益,央企勇當主力軍。中國一重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技術,完成了超大型鍛焊加深反應器的鍛造,通過國產化推動國外產品進口單價下降75%;中國中車通過研發數字化,推動產品高端化智能化,推出了高品質的京張、京雄智能動車組等“代表作”。

??以智能制造擦亮中國品牌,央企爭做領頭羊。去年以來,克服境外疫情比較嚴重等困難,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等“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工程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一批央企將“中國高鐵”“中國大橋”“中國隧道”“中國裝備”等“國家名片”擦得更亮。特別是中鐵盾構裝備為巴黎地鐵項目提供的“中鐵方案”,標志著中國盾構進入全球頂級高端市場,在世界上叫響了中國品牌。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智能制造賦能高質量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智造’魅力,央企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再立新功!”中國中鐵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云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