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主要分為儀器儀表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幾大類。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17)》,制藥專用設備制造也被列入專用設備制造業,指的是化學原料藥和藥劑、中藥飲片及中成藥專用生產設備的制造,其4級代碼C3544。隨著上述這一減稅政策的實施,制藥專用設備制造業也將迎來重磅利好,將進一步激勵制藥專用設備制造業持續創新,加快產業升級。
制藥專用設備具體可分為八大類別,包括原料藥機械及設備、制劑機械及設備、藥用粉碎機械、飲片機械、制藥用水處理設備、藥品包裝機械、藥物檢測設備、其他制藥機械及設備零部件等。作為制藥行業的上游,近年來隨著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制藥專用設備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行業規模也持續擴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為124家,行業資產總額為262.04億元,總產值為193.08億元,2019年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為172.70億元。
從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從一開始的仿制階段,逐漸走向仿創結合以及自主創新階段,技術不斷進步,如今藥機市場上的產品規格齊全,種類繁多,基本能夠滿足國內藥企的需求。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產企業也將產品推向海外市場,行業出口有所增長。根據CEIC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制藥專用設備出口交貨值為16.96億元,但較2018年的20.11億元相比有所下降。
另外從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面對我國巨大的醫藥市場增長空間,國外藥機巨頭近年來更加重視中國市場的投資規模與銷售力度,憑借其資金、技術、研發、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奪得國內高端制藥裝備的主要市場份額。而國產藥機企業由于主要以中小規模為主,整體研發投入不夠,創新實力不強,缺乏部分高技術含量設備的生產能力,難以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且行業集中度較低,主要以低端制藥裝備競爭為主,與國外藥機產品相比,國產的中高端藥機設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總體而言,國產制藥專用設備的國產替代進口空間龐大。隨著藥品集采常態化,預計將有更多的制藥企業加快設備的更新升級,高端藥機行業未來幾年仍可受益于上游帶來的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國產藥機企業需要瞄準高端領域不斷發力,而減稅政策的推進,有利于給國產藥機企業的創新加上助推器,并助力整個產業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