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劉利華在近日召開的首屆賽迪產業經濟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培育發展優質企業群體,提升人才供給水平,著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打破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科技創新支撐。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
??數據顯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總體水平由2015年的36.67提升到2019年的39.38,四年時間提高了2.71。其中,創新水平、綠色節能、企業實力三個指標增長明顯。
??“從制造業自身看,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問題突出,總體上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持續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鞏固傳統競爭優勢,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有利于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敝袊娮有畔a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子河在發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時表示。
??黃子河表示,從產業鏈安全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向區域化、多元化調整。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根本保障。
??從科技發展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度影響全球產業發展,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應對國際競爭新格局的戰略要求。
??從新發展格局看,在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日益減弱背景下,我國巨大的內需市場潛力將成為制造業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基本支撐。
??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制造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能力強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要著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打破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工業強基工程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統籌推進科技研發及產業化標準制定和應用示范?!? 劉利華表示。
??劉利華表示,要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夯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聚焦關系國計民生,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著力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分行業做好產業鏈、供應鏈戰略謀劃和精準施策,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打造5G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鏈,構建未來競爭的新優勢。
??此外,劉利華還建議,提升人才供給水平,強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營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
??在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方面,黃子河建議,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構建制造業創新生態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組建創新聯合體,牽頭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任務。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關鍵領域攻破一批“卡脖子”技術。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積極推進IPV6、5G研發應用,打造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加快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制造業生態系統。鼓勵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秉S子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