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把握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契機

時間:2021-01-13

來源:華聲在線

導語:新型建筑工業化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以工程全壽命周期系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智能化運行維護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業化

新型建筑工業化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以工程全壽命周期系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智能化運行維護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高質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業化。2020年,住建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推動城鄉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廣義的新型建筑工業化涵蓋建筑、地下空間結構、基礎設施等土木工程全領域,其發展不僅有助于傳統建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同時可推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裝備制造業倍增。

湖南在新型建筑工業化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19年全省市州中心城市累計實施裝配式建筑面積5604萬㎡,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26%,省級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達到41個,擁有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萬億產業集群支撐,已經具備了做大做強、向下一個萬億產業進軍的基礎和條件。充分把握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契機,將為我省擴增制造業“萬億俱樂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注入強勁新動能。

聚焦建筑業“四化”趨勢,加強關鍵領域布局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基礎設施和建筑必須突出綠色化、工業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特色。具體來說,綠色化應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選擇綠色建造材料、施工建造過程資源節約和低環境影響、運維階段低能耗低污染、拆除階段資源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等;工業化即通過建筑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組織管理科學化來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智能化要落實在建造階段的智能化管理和施工,以及運維階段的智能感知、監測和預警;信息化應實現設計階段的全數字化建模、工地數字化管理、運維階段的信息交互。

基于此,我省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在綠色土木工程新材料和固廢資源化利用、構配件標準化模塊化生產、構配件3D打印技術、智能化施工設備和裝備、高端智能運維裝備、建筑與城市數字化模擬軟件與平臺、智慧工地管控平臺、基于物聯網和5G通信技術的信息感知交互設備和平臺等關鍵領域的布局,并在政策、資金、人才、資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傾斜,引導并扶持省內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搶占以上領域制高點,建成國內領先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基地。

聚力創新平臺建設,協同核心技術攻關

目前,我省裝配式建筑產業雖然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省級以上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但現有基地絕大部分分布在企業,其科研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技術和產品低質化、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產學研轉用”全產業鏈的集成創新還不足、后續乏力。應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建立全國一流的新型建筑工業化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科研創新基地,建立并不斷豐富新型建筑工業化重大科技成果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展,為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科技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貢獻湖南力量。

湖南作為制造業大省,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產業具備較強優勢,但是建筑工業化領域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存在不少“卡脖子”風險,比如智能建造和巡檢機器人、盾構機主軸承、超大噸位電液伺服系統、高精度結構性能監測傳感器、空中造樓機、工程結構減振阻尼器、數字化建模底層開發軟件、裝配式建筑數字化研發設計平臺、工程數值模擬軟件等等。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持續投入,變“卡脖子”清單為技術攻關的“任務清單”,針對關鍵理論和核心技術設置科研專項,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制”,鼓勵省內優勢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核心技術聯合攻關,不斷提高我省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推進傳統基建與新基建融合,實現建造業轉型升級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新基建推動下,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正加速向建造業滲透,不斷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我省應積極把握這一契機,推動傳統基建與新基建融合發展,走“建造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融合創新之路,實現由傳統建造業向先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一方面,應全面推廣建筑和城市信息建模技術在基礎設施建設全壽命周期的集成應用,實現從設計、采購、生產、建造、交付到運維階段的信息互聯互通、互用互享,提高全產業鏈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節約施工時間,降低運維成本;另一方面,加強物聯網和5G技術在基礎設施建造和運維階段集成應用,充分挖掘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工地管理、智能建造過程管控、結構健康監測與預警、城市運行管理、韌性城市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和潛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