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板價格經歷數輪缺貨漲價,至今面板價格已上漲了50-70%。進入第四季以來,需求增勢絲毫未見減弱。目前用作電視、筆電、平板等用途的面板報價全線上揚,月初面板上游基板材料上停電事件 ,再度加重面板供應鏈缺貨情況。
分析認為,預計面板缺貨漲價情況或將延續至2021年。
NEG停電加重缺貨
據日本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2月11日晚間,全球玻璃基板大廠——日本電氣硝子(NEG),位于日本高槻市(Takatsuki)的玻璃工廠,由于意外停電5個小時,使得生產線溫度突然下降,造成了旗下3座熔爐廠、5座供料槽嚴重受損,因此不得不面臨停工停產。
根據NEG的估算,旗下3座熔爐廠預計將于2021年第一季度陸續修復和恢復生產,整體影響時間或長達4個月之久。目前,高槻廠已經停工,預計未來1個月的玻璃基板供應將減少400-500萬平方米的產能。若以8.5代玻璃基板面積計算的話,這相當于1個月減少了10-15萬片的玻璃基板產能,等于是少了一座8.5代廠的產能。
-受這起事故的影響,全球玻璃基板供給缺口進一步擴大,這使得原本就缺貨的面板供應鏈更是雪上加霜,推升價格持續上漲。
臺系廠商影響有限
盡管如此,有評估稱,臺系廠商比重較陸系廠以及韓國廠而言較低,影響有限。
早前,臺灣面板廠商友達董事長彭雙浪也表示,目前面板供應鏈庫存水位較低,看好“宅經濟”效應持續,面板供不應求狀況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他在采訪中也提到,目前面板產業的景氣狀況是20年來首見,新冠疫情雖然是黑天鵝,但也是促成面板供需反轉的契機,在宅經濟催化之下,供給無法滿足需求,除了IC采購政策,推升需求。而且整體面板供應短時間無法快速提升,上游供應鏈又有缺貨問題,無法被滿足的需求將延續到明年。從客戶訂單狀況來看,明年上半年訂單沒有問題。
大陸面板競爭重回市場機制
大陸面板廠在全球產能市占率達到6成,進口替代的目的已經達成,今年第三季大陸對各家面板廠的財政補貼都減半,在中美貿易戰之后,大陸政府發現在半導體產業的不足,預期未來資源會傾斜到半導體產業。另一方面,韓國面板廠逐步退出LCD面板產業,預期未來面板產業會是供需平衡的狀況,競爭也會重回市場機制。
目前,我國面板廠商京東方和TCL科技已然成為了全球出貨量前兩位的面板廠商;國內第一、全球第四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東旭光電提供上游核心顯示材料國產化供應,無疑我國顯示產業已經進入了快車道,其發展勢頭勢不可擋勁,未來不可小覷。而12月伊始,面板板塊便先聲奪人、一馬當先,直接打響了3458點沖關攻擊戰第一槍!
面板漲價還能持續嗎?
板塊大漲的背后,消費端面板漲價功不可沒,是其主要推動力。根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中小尺寸市場7英寸產品價格環比上漲 4.2%,主要是因為IT類面板侵占產能以及低端產品拉貨的需求相對較大,小尺寸a-Si漲價較為明顯;14英寸產品的價格上漲了2.7%,中尺寸產品的漲價主要是因為筆電類需求持續景氣維持上漲。另外對于大尺寸市場,32寸與55寸的價格分別增加了8.9%以及9.7%。
首先我們從需求端來看:根據奧維睿沃預測的數據顯示,TV整機全年呈現出了“前低后高”的走勢,并且整體出貨量也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考慮到未來,先前出貨同比下滑地區的出貨目前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按年度維度來看的話,TV產品需求仍舊有望維持穩定。
另一方面,顯示器以及筆電產品等的需求,由于受到了海外疫情的需求而出現了大增的現象。
從供給端來看,今年行業供給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三星以及LG等海外公司目前已經退出了接近20%的供給,大于國內新增15%的投入量。從本質上來說,外系退出其實也是屬于大勢所趨,完全符合歷史潮流,面板產業將會加速向中國大陸進行轉移,行業集中度將會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2021年上半年整體新增產能相對較為有限,且韓廠仍有持續減產的規劃等,2021年上半年電視面板整體的供需仍然持續偏緊。
多家機構的預測基于面板市場的預測結果都是相近的,即需求穩中有升,帶動面板價格持續回暖,與此同時面板廠商發業績同樣也有望迎來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