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是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建立起強大的裝備制造業,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實現工業強國的根本保證。盡管裝備制造業在我國工業領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在新一代工業轉型過程中仍然面臨許多特殊問題。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首席專家、廣州機械院副總經理賀石中在采訪中提到:“裝備制造業大多是離散型,尤其是重大裝備的制造,產品種類多、非標件多,制造技術及工藝復雜,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實現比流程制造業困難得多,但在裝備制造業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可促使生產流程更加標準化和自動化。”
由于裝備制造業的離散型行業特點,面臨三大痛點難題:生產計劃困難、過程控制困難、成本管理困難。
產品種類多,生產計劃必須有足夠的靈活性。目前許多裝備制造業企業沒有完善靈活的生產控制計劃,并且生產計劃與采購計劃沒有有效結合;
生產復雜,生產過程控制困難。設備孤島與信息孤島普遍存在,造成數據采集仍然采用人工,整體數字化管控受限,導致生產運營管理無法采用更先進的理念;
成本影響復雜,整個體系內存在大量高能耗、高安全風險、低利用效率的機械設備,這對企業成本管控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針對這些痛點問題,工業互聯網可以通過對裝備制造業的生產流程和設備建立實時、系統、全面的數據采集和工藝流程優化。
在提及工業互聯網在裝備制造業能夠實現的行業價值時,賀總打了個比方:“我們的油液監測實驗室,相當于醫院的血液分析中心。為了提升檢測效率,我們首先需要在每臺儀器上采集分析數據,開發實驗室管理系統去適應這個采集流程,就必須要做到是數據采集流程的標準化,由此將促進檢測流程的優化和固化,從而實現我們實驗室的標準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可以想象,流程優化固化,實現精益化生產,就是工業互聯網在裝備制造業推廣應用的倒逼結果。”
重大裝備潤滑安全監控場景的重要性、通用性及應用落地性
有一個應用場景稍顯特殊,這使得工業互聯網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是重大裝備的潤滑安全監控。
重大裝備是國家工業的“心臟”,主要指能源電力、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國防工程等領域的重大裝備,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基石。
潤滑油,是機械裝備的“血液”,中國工程院《摩擦學科學及工程應用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權威數據表明,60%以上的重大裝備故障源自潤滑磨損失效,有50%以上大型設備的惡性事故與潤滑磨損有關。
重大裝備是國家工業的基礎,潤滑直接影響重大裝備的安全運行,其潤滑磨損監控維護問題是一個重要、持續的需求,尤其是許多工業企業的大型裝備對實時同步的潤滑磨損在線監測、大數據分析和智能診斷有更高的需求。
“就如人的體檢,抽血化驗是必檢項目,隨著工業企業設備健康管理的意識提升,大型裝備的潤滑磨損監測的需求將會愈來愈高”,賀總在采訪中說道,“廣州機械院是中國機械行業潤滑技術歸口單位、機械裝備潤滑安全監控技術的領航者,專門為各種重大裝備提供潤滑監測和運維服務,原來我們是通過離線的方法取油樣進行分析,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而今已廣泛采用了在線遠程油液監測,極大地提高了重大裝備潤滑磨損監控的可靠性。”
重大裝備潤滑安全監控的應用場景很多,在能源電力、石油化工、海洋工程、交通運輸等領域的設備適用性較強,將帶來廣闊的應用市場。根據廣州機械院的測算,在重大裝備潤滑安全智能運維細分領域,未來三年的市場容量大約為90億元,更重要的是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減少各種潤滑磨損故障,為大型裝備的潤滑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