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20年10月15日——8月28日,來自荷蘭的一份“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榜單新鮮出爐。其中,伊利作為中國品牌乳業巨頭首次進入“全球乳業五強”,這也是亞洲乳業在這份榜單上的最高排名。就在榜單出爐前一天,伊利股份剛剛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業績逆勢超預期增長,營業總收入475.28億。在多個核心指標上,繼續蟬聯亞洲乳業第一。
在疫情的影響下,業績逆勢上揚,甚至躋身全球五強,伊利做對了什么?
總體而言,品質、規模、品牌、渠道、產品創新和供應鏈協同等共同打造了伊利的全產業鏈優勢。其中,綠色數字化轉型又在這一系列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優勢。
那么問題在于——更多的中國乳制品企業如何做到像伊利這么優秀?
據相關數據,2019年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市場零售總額突破了4000億元,預計至2024年乳制品市場零售額或將突破5600億元。身處這一行業的生產商們,無時不刻不在思考著如何才能自我破局,在市場上“攻城略地”,成為像伊利這樣口碑卓越的行業領軍者。
在像乳制品這樣的快消品行業中,終端市場在快速多變的格局中始終圍繞著人口結構、消費水平和技術發展的三大主線驅動力展開。而另一方面,整個乳品生產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動態競爭格局。
從消費到生產,由外而內的非常之“道”正在推動乳品生產商紛紛走上一條從自動化實現到數字化轉型乃至向智能化進軍的“內外兼修”之路。
“乳”此格局
近10年來,乳制品行業的終端消費市場已經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人口結構的調整到城鎮化的推進,從消費水平的提升到數字化技術的引爆,前所未有的消費市場無不給乳制品品牌制造商們帶來一系列機遇與挑戰。而當前一些顯著的市場變化包括——
伴隨互聯網語境成長起來的Z世代群體,正在走向乳制品消費的中心,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中國,15-32歲的Z世代群體已經達到1.5億。成為圈層文化的主導消費力量。
還包括——
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深刻影響。在數字化時代,以企業自身為中心的傳統價值鏈(B2C)已逐步被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型價值鏈(C2B)所取代,從而成為數字化時代的新常態。在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昆岡看來,新冠疫情進一步改變了傳統分銷模式,加快了乳品行業的數字化營銷轉型。
據歐睿國際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乳品銷售規模達4196億元,從2017年~2019年間年復合增長率(CAGR)放緩至約5.7%。另一方面整個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2019年前3大乳企市場份額已達52%,而一部分勇于創新的中小型乳品企業,由于超級單品的爆發,增長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當然,也有部分創新力不足的企業則沉沒于市場。
當前,中國乳品行業已經進入奶源、產品和渠道的全產業鏈競爭時期。優化布局上游優質奶源、全面進行數字化生產轉型、同時注重產品創新和結構優化、下沉二三線城市渠道成為行業競爭的共識。
綠色智慧,至臻之選
因此,中國的乳品生產商們亟待突破一系列發展困境,從外部的安全合規性、物流供應鏈和乳品產業鏈的打造,到內部進行快速創新的研發,包括在生產過程中進一步釋放生產潛力、進行綠色制造與節能降耗,甚至降低人員成本,保持人才穩定等等。
乳制品企業必須找到提升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途徑。綠色智能制造,即智慧生產+綠色生產的踐行途徑,可以從根本上幫助乳制品企業提速減負,抓住市場機遇,應對多重挑戰,幫助這個傳統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這一途徑也逐漸成為乳制品行業的主動選擇。
根據2020年施耐德電氣的一項乳制品行業用戶調研,85.7%的受訪企業認為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促使乳制品企業進行相關轉型。同時,行業趨勢變化也成為乳制品企業轉型的主要外在驅動力,76.9%的受訪企業對此表示認同。
數據來源:2020年施耐德電氣乳制品行業用戶研究
根據此次調研結果,約83.2%的受訪企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了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制造發展戰略,并按自己的“智能制造之路”展開建設。
綠色智能制造的實施,給乳制品企業帶來的效益目前主要體現在:安全追溯(46.2%的受訪企業表示智能制造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奶源規范)、精益管理及生產(84.6%的受訪企業可以通過智能制造建設降低人力及辦公成本,75.4%的受訪企業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工廠透明化管理并獲取收益)、提升生產物流效率(65.3%的受訪企業表示通過智能制造建設可以提高生產物流效率)、降低能耗(23.7%的受訪企業表示通過智能制造建設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節能降耗)。
數據來源:2020年施耐德電氣乳制品行業用戶研究
創造“乳”此美好生活
綠色智能制造,將幫助打造一個真正面向美好未來的乳品企業:一個能夠實現以消費拉動生產的模式,能夠保持穩定高質量的奶源供應,能夠打造透明智能的物流,能夠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和精益化的生產流程,而且還能做到持續的節能降本的標桿。
長久以來,從頂層規劃咨詢到行業軟件平臺,從供應鏈管理到智慧物流,從能源管理到精益生產,施耐德電氣在乳品行業實踐中始終為行業客戶提供從咨詢到落地的一攬子綠色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以常溫液態奶為例,其生產工藝流程從原奶檢驗、標準化、滅菌到灌裝等,涉及電、蒸汽、壓縮空氣等多種能源的使用,其中,電耗強度為(60~110)kW·h/t,綜合能耗(30~60)kgce/t。而相比之下,奶粉的能耗更高。在真空濃縮和噴霧干燥工藝中,水分蒸發需要大量耗能——兩個工序的能耗占總能耗的70%左右。而近年來隨著奶粉濕法生產工藝所占比重的上升,相對于干法工藝,前者對水和電的消耗更是成倍數的增加。
對于這類乳品企業,往往存在更大的能效提升空間,譬如能源系統明顯的超標運行和過度供能造成的能源浪費;鍋爐、制冷、空壓系統等能源設備相互獨立運行,缺乏基于生產需求的聯動運行機制;快速多變的快消品市場使得能耗負荷波動頻繁,需要對能源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生產過程優化調節;水、壓縮空氣、電、冷、熱等多種用能數據缺乏統一的監控平臺,設備運行、維護缺乏精準的數據支持等等。而通過施耐德電氣基于EcoStruxure智能系統架構的能源解決方案,不但可以從系統的層面幫助乳品企業優化設計、建設、運維,更快捷地為用戶發現節能機會點,大幅提高能源管理效率;而且通過核心的MES數據平臺,包括能源管理應用和CIP優化顧問等,更能直接實現各種能源介質使用的實時監測和調度,最大限度的幫助客戶節本降耗。
就在近期的伊利工廠能源集控項目中,伊利通過采用施耐德電氣的能源監控SCADA軟件PSO 9.0和Historian數據庫軟件,打通了廠內的制冷、水處理、污水、鍋爐、空調、配電、中控和前處理等各個信息孤島,實現集中監視和控制。項目完成后,系統提供的實時監控功能,使得員工可及時掌握生產動態,可望為工廠減少20%左右的外圍系統管控人員,提升人員效率30%。而且,由于實現了聯控,優化了能源設備的邏輯控制,更貼近配合生產的需求,使得停機時間大幅減少50%以上。依托系統的數據分析,還能實現設備的故障預警,并在突發故障時實現快速維護。在能源管理系統軟件的輔助下,能耗可實現5%-10%的下降。
經過多年的跌宕起伏,如今的乳品行業站在又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對每一位身處其中的人們,是時候思考行業轉型和面向未來的創新了。
智臻智選,開啟乳品行業的美好未來。歡迎啟閱“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制造白皮書-乳制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