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口罩機紅利退去后,物流倉儲產業成為工業自動化未來新的風口。我國是電商大國,雙十一曾創造2分鐘內破百億的奇跡。傳統行業內需逐年增大的背景下,物流行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雖然國內物流行業欣欣向榮,但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物流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個差異來自物流管理水平,也來自物流自動化程度低下。近年來,順豐、三通一達,京東等物流公司,以及美的、格力等制造企業,正如火如荼建設智能倉儲系統,逐步提升物流自動化水平。作為工業自動化企業,在物流倉儲的大蛋糕里,誰會吃得多一點?
物流自動化的市場動力的在哪里?
物流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鏈接生產、分配、消費不可或缺的服務。從應用層面看,煙草、醫藥、汽車、工程機械是我國物流應用較早,并且物流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幾個行業。而近年來,電商的蓬勃發展,成為物流裝備需求增速最快的行業。
據統計,201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4.6萬億,然而我國物流行業目前仍處于效率不高的狀態,2019物流費用與GDP的比值為14.7%,和美國約8%的水平相比,供應鏈效率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早期,進口的單套智能分揀設備價格昂貴,多數普通民營企業難資金不足,導致智能分揀機智能在物流小范圍使用。2015年后,國內民營企業開始掌握技術并進入市場,用成本優勢和較為激進的定價策略推動價格迅速下降,加快了物流裝備的普及。
綜上,一方面,電商的發展帶動快遞業務,使得分揀作業的操作量和復雜程度大幅度提升,手工分揀的缺陷被放大,從而激發快遞企業通過局部智能分揀,進行轉型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電子面單的使用率提升,快遞企業成功募資、智能分揀設備價格的快速下降等因素,共同為智能分揀的普及,提供了外部條件。綜合內部需求以及外部條件,近兩年智能分揀設備在快遞領域的安裝數量迅速爆發。
在物流倉儲領域作用越來越高的分揀系統
物流的大部分操作環節,在倉庫內完成,包括制造企業的生產中心,流通企業的配送中心,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轉運中心。因此,倉儲裝備的升級,是物流自動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按照功能劃分,自動化物流倉儲裝備主要包括自動化存取系統(AS/RS)、自動化運輸搬運系統、自動化揀選系統、自動化分揀系統。其中傳輸搬運既是存取、揀選和分揀系統的組成部分,又可以構成獨立的系統。此外,每一套系統,都需要配備對應的控制和管理系統。其中存取和輸送搬運系統,在自動化物流倉儲裝備市場中占最大份額,而近年來,揀選及分揀系統的市場比重在不斷增長。
傳統的在智能分揀解決方案中,有翻板式、落袋式、滑塊式、窄帶式等。新興的智能分揀解決方案,主要為交叉帶式和AGV式。兩種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在小物件分揀方面各有春秋。
其中,一套交叉帶分揀機由機械、電控、軟件三大部分構成。機械部分主要由供件裝置、運行軌道、驅動裝置,以及交叉帶小車等等;電控部分是整套設備的核心,保證了物件位置的精準控制,決定了系統的穩定性程度;軟件部分包括WCS等,主要作用于對信息流的分析和處理。與AGV相比,交叉帶分揀的效率和性能方面占據優勢,但是對場地要求較高并且靈活性較低。AGV主要優勢在于產能靈活,對場地面積要求低,而效率瓶頸是避不開的劣勢。
任重道遠繞不開的技術差距
客觀來說,我國物流產業跟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來自與物流行業的自動化水平低。國內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市場,許多外資的物流裝備在大型企業的到應用,也確實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不過,國內物流發展不均衡,也是現實情況。普通企業難以承擔進口物流裝備采購費用,這就導致整個物流行業的自動化普及率不高。
解決物流行業自動化程度問題,一方面,我們需要外資的高端裝備,來幫助我們提升物流效率;另一方面,需要本土開發商加強產品研發,將制造成本降下來,真正讓多數企業能夠買得起,用得上。
從分揀機的核心部件層面上,PLC及控制元器件的應用,日本、歐洲產品占據絕對優勢;電機和減速機同樣為核心部件,雖然國產電機和減速機的技術差距正不斷縮小,但在物流分揀機的實際應用效果看并不理想。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物流裝備的的電機和減速器,主要德系為首的歐洲產品為主,并且這一現狀,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自動識別裝置方面,光學鏡頭、RFID系統、3D相機,激光導航,以及條碼掃描等系列產品和技術,歐洲、北美、日本等國家產品,占據絕對控制地位;機器人本體方面,雖然新松、埃斯頓、華中數控等企業在產品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不過與四大家族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與核心部件相比,更應該注意的是關鍵技術與設備的原創問題。在物流裝備中,從傳統設備的貨架、叉車,到自動化立體庫的分揀機、AGV、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再到視覺技術、導航技術等,均無自己的原創。
因此,針對物流自動化領域,面對龐大的物流市場,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的差距。自動化作為實用性極強的技術,真正做到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關鍵還在于腳踏實地從底層做起,需要時間換取經驗,以工匠精神做好產品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