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熱潮漸起,尤其是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將智能汽車提高到國家“汽車強國”的戰略高度,再加上未來國產乘用車雷達千億級別的市場空間。張我弓博士于2018年初,組建團隊回國創辦楚航科技,致力于研發和生產基于77GHz-79GHz毫米波雷達的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自動駕駛系統。
楚航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張我弓留德十五年,斯圖加特大學半導體工程博士,在毫米波太赫茲領域有著深厚積淀與專業知識,深諳微電子機械結構,半導體工藝及器件。
在接受億歐訪談時,楚航科技CTO張我弓博士也坦率的講到,“當初去德國留學,以學習先進技術為主,‘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前提是首先能融入,這個用了5年的時間。“術業有專攻”的前提是能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十五年出關帶著技術和行業人脈,相信能為祖國77/79GHz毫米波雷達的工業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楚航科技是國內少數掌握車載雷達核心技術,并有能力實現量產的企業。經過兩年多的高速發展,公司已成為集研發、銷售、生產和服務于一體的高科技創新型合資企業。目前總部位于南京,在德國斯圖加特、上海、合肥設有子公司以及在安徽安慶擁有年產能達數十萬只雷達的生產基地。
復合場景度:提煉高精度與高分辨
楚航科技核心團隊具有十年以上完整的車規級產品經驗,具備基于77GHz及更高頻段的毫米波雷達的核心研發技術并有能力開發及生產智能駕駛系統。在張我弓看來,楚航科技作為德國創業團隊,重心一定要放在把合乎從車規的產品先做出來,一個產品從0到100分,經歷研發驗證和生產質量管控的淬煉才能面市。好的產品永遠是一個高端制造業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和風險規避的最有效手段。
同時,在訪談時張我弓向億歐表述,楚航科技的相對優勢不僅是在于毫米波射頻前端的深厚積淀,還有對車規級的準確理解和如何盡快找準自身雷達模組研發及生產角色的定位,最大程度利用市場已有的車規級芯片組,不踩坑,不試坑,準確地估計研發周期和生產的難度,從而保證研發資金都能準確流入每一次迭代的研發樣件上,不受不成熟的上游供應商牽制,而且能更好的按照公司既定的發展戰略和節奏,循序漸進。也為將來時機成熟自己開發射頻芯片打好堅實基礎。
雖然國內做毫米波雷達的初創公司不下20家,不過汽車事關生命安全,產品必須滿足車規級需求,不僅需要技術參數好,對系統也有高要求。楚航科技核心技術團隊成員擁有國內外著名大學博士、碩士學歷以及十年以上國際一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整車廠的研發管理經驗;在射頻前端,電路設計,信號處理,芯片設計,系統架構,高級雷達算法等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儲備,并已申請多項專利。
張我弓說:“在車規級行業內摸爬滾打的經驗,讓我們知道需要避開哪些‘坑’,可以利用哪些‘跳板’。為什么十五年我和創業伙伴才“敢”回來做這件事情?因為我們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一顆樹成材需要十年,就算這棵樹得到特殊的照料而且自身也勤奮生長,八年成材已經相當快了。所以彎道超車永遠是個自欺欺人的偽命題,77GHz車規級雷達芯片2016年才在大陸市場開放,相比其他友商,我們只是嗅到了更好的土壤,而不是才開始生長。”車規級雷達需要針對車載特殊場景的設計,對可靠性,生產質量和成本的管控,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淀才能去完成的。這些經驗也幫助了楚航科技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建立先發優勢,對后來者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
交運共享:車間與萬物協同共聯
未來智能汽車配套產業鏈將會成為發展重點,汽車也會成為一個智能的主系統,由很多模塊化子系統組成,而每一個子系統的配套產業鏈,從感知,運算到執行,都會成為主戰場。
張我弓認為,未來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兩個機會,一是解決智能系統感知薄弱和運算能力低下,另一個是車聯網的發展。
在運算能力方面,國內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布局,會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在感知薄弱這塊,國內主要聚焦在視覺和超聲波這塊,其實已經發展比較成熟,甚至接近瓶頸,而剛起步的毫米波雷達,則有望迎來大范圍的普及和技術提升。
伴隨著車聯網技術的普及推廣,為了促進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之間數據的共享,進而實現協同,毫米波雷達作為主要的數據采集端,不但會在車上普及,更會布上路端,為車輛提供全局的數據。
市場分層:定制與標準齊發力
作為智能網聯產業核心傳感器供應商,楚航科技擁有“車規級平臺”與“消費級平臺”兩個研發平臺產品。
車規類平臺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通過必要的車規級驗證,產品符合功能安全ASILB,生產已獲得IATF16949認證。其中首款角雷達ARC1具備高精度、高分辨率,實現BSD/LCW/RCTA/DOW等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功能,將于2020年在多款乘用車和商用車平臺上量產。同時已與多家科研院所和國內外知名自動駕駛公司合作,共同推動自動駕駛發展,目前已成功布局海外市場。
同時張我弓透露,除了車規級平臺,在消費級平臺研發產品依托77GHz毫米波雷達技術以場景化應用服務智慧城市,在智能交通、智慧出行、車路協同、工業機器人、智慧安防等多方面找到自己的應用突破口。
產品力化:國產雷達產業上升的窗口期
針對未來發展,張我弓認為,汽車智能電子市場是中國半導體主要新興驅動市場之一,隨著國產電動汽車快速增長,以及車載電子占整車成本權重加大,基于毫米波雷達技術的ADAS及自動駕駛產業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前景,也迎來躋身汽車電子部件全球供應鏈的時機。
同時,24GHz的毫米波雷達由于外在的頻段分配政策及內在的性能劣勢很快會被77GHz的毫米波雷達所取代,中國自主品牌的裝機率將迎來非線性的增長,國產毫米波雷達將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而國產雷達的核心競爭力會體現在產品化、車規級要求和產能上。沒有產品化能力的玩家會相繼退出市場。毫米波雷達的國際品牌也會更加多元化,參與對中國市場的搶奪,分化此前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