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媒”時代,AI技術引領智能媒體產業新發展

時間:2020-07-2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而所謂“智能媒體”,是指人工智能在媒體場景的應用形態,在基礎層和技術層的架構支撐與人工智能產業相同,在應用層上結合媒體行業應用場景形成了適合該領域需求的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

  2020年已經過完一半,今后在AI迅速發展背景媒體與社交娛樂產業的發展仍然牽動著廣大業內人士的心。

  7月25日至26日,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贏”為主題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行。7月26日,來自國內外傳播學界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AI時代下的新媒體與社交娛樂”主題,共同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新媒體、社交娛樂等領域的前沿應用與發展趨勢。

  在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上,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表示:“人工智能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產和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和社交娛樂領域也不例外。”此外,市場研究報告,也能有力地反映AI時代媒體產業的狀況。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新浪AI媒體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智能媒體產業正在不斷完善。目前已落地的應用分別是信息采集、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媒資管理、內容風控、效果追蹤、媒體經營、輿情監測、版權保護等。

   什么是智能媒體呢?一方面,AI使媒體的內容制作更迅速、更簡便;另一方面,AI在計算機新聞寫作方面已經取得相應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借助AI工具新聞行業從業者可以對語音、文字、圖片等進行處理、整合和編輯,實現智能語言分析、翻譯和語音轉文本功能,而AI在相關場景所能達成的效果,也受到廣泛認可。

  而所謂“智能媒體”,是指人工智能在媒體場景的應用形態,在基礎層和技術層的架構支撐與人工智能產業相同,在應用層上結合媒體行業應用場景形成了適合該領域需求的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

  這么聽起來可能有些抽象,但提到具體的應用其實大家都早已有所接觸了,比如在信息采集方面,實時翻譯、突發識別和熱點追蹤;在內容生產方面,機器寫作、虛擬寫作和數據可視;還有在內容風控方面,人臉識別、敏感識別、涉政識別等,在這些領域人工智能的參與也越來越深入。

  智能媒體通過應用智能化視頻編輯、智能拆條等技術實現了新聞報道可視化,使新聞報道的產品形態更加豐富。例如,封面新聞推出“30秒”頻道作為典型產品,實現視頻智能化生產,為用戶提供精彩、豐富的小視頻內容。

  智能媒體時代,依舊是“內容為王”。不管媒體對新聞的制作形式如何變化,都要扎扎實實在發布優質的內容方面下功夫。爭取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時,也能讓新聞內容具有更加多元的信息價值和知識性。

  而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將為媒體產業的發展提供扎實的技術支撐。其中,5G將會激活新型主流媒體的數據價值,成為各方爭奪的核心資源。綜合來講,5G智能化的運算處理將隱藏的數據顯性化、獨立的數據關聯化、微小的數據放大化,將使新聞資訊的傳播更加穩定和迅速。

  隨著萬物感知時代到來,人工智能成為通用技術,媒體融合進入更高、更復雜的階段。接下來,業內人士需要在科研能力、泛連接和價值屬性的融合上實現突破,未來的媒體競爭力將是基于深度態勢感知和真相解讀的能力。

  智能媒體離不開技術驅動。大數據、工智能、5G等技術快速發展,我們要抓住這些技術發展的趨勢和機遇,搶占技術高地。運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融合,賦能媒體的業務,完善媒體的功能和特性,不斷加強互聯網傳播的格局,加快各個領域的技術同媒體方面的融合發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