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光伏產業鏈供應論壇”在線上召開,會議旨在搭建一個產業鏈各環節深度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挖掘全產業鏈范圍內的創新潛力。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11.5GW,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2.158億千瓦;預計在補貼競價結果和全年光伏新增消納能力的雙重助推下,下半年將新增近30GW,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將達到40-43GW。
會議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主持。來自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商務部等相關主管部門的領導參會。據統計,會議峰值時,共有近6000人同時在線觀看。會議伊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致辭。隨后,來自行業上、中、下游的專家分別作了精彩報告和主題討論。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陶冶副主任作題為“2020年光伏投資形勢與政策、市場趨勢分析”的報告。陶主任在報告中介紹,2020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11.5GW,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2.158億千瓦;預計在補貼競價結果和全年光伏新增消納能力的雙重助推下,下半年將新增近30GW,全年新增光伏裝機將達到40-43GW。此外,陶主任還詳細介紹了全球各個國家在2019年的光伏投資計劃/投資額等情況,并對國內光伏重點政策和即將到來的“十四五”進行了詳細分析與展望。陶冶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商業模式、政策環境、市場機制等綜合因素的不斷協同發展,“十四五”時期光伏產業將持續平穩有序發展,達到累計裝機500-530GW的目標,并在“十五五”期間成為能源電力轉型的支柱型技術,支撐轉型目標的實現。
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嚴大洲主任作“多晶硅市場供應與產業健康發展”主題報告。嚴總首先從供需、生產、價格等方面概述了一下多晶硅產業的情況,介紹了當前主流多晶硅制備技術。嚴總強調,多晶硅質量可以直接影響市場銷售、企業效益和企業生存,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保障。通過列舉國際成本范例和國內成本報道,嚴總得出結論,從成本與售價對比,目前多晶硅盈利能力受限,影響企業生存與服務。從全球光伏裝機量和發電量在未來10-30年的增長趨勢可以推斷,全球太陽能多晶硅市場總額到2021年有望達到346億元。對中國主要光伏企業的產能進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國產多晶硅基本可以滿足市場需求。2020年上半年,在全球光伏應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單晶硅電池份額提升、金剛線切割、電池轉換效率提升、大硅片化、薄片化,單位晶硅太陽能電池耗硅量進一步減少,對原生多晶硅料的需求將保持基本穩定。在后疫情時代的多重挑戰下,多晶硅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政策、質量、標準、技術協同下的保駕護航,以期達到在產的多晶硅低調、安全發展,停產退出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共同助力光伏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來自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李紹唐作“超高功率組件的技術思考”報告。李經理分享了超高功率組件的開發意義,即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以M6和G12硅片為例,李經理提出了組件尺寸的邊界條件考量,并著重指出,海運集裝箱是關鍵限制因素,因此,集成了技術創新的硅片產品才能最終滿足市場所需。
精彩的主題報告環節后,來自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王體虎總經理、通威集團有限公司胡榮柱副總裁、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鐘寶申董事長、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曹博常務副總裁、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楊立友總經理、深圳市捷佳偉創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李時俊總經理6位光伏領軍企業的領導圍繞“全球多晶硅市場格局及價格走勢”“大尺寸硅片與高功率組件”“企業擴產”“十四五”等7個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下午會議的對話環節中來自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戰略管理處處長李鵬、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副總經理梁亮、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李崇衛副總裁、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電站事業部副總裁焦文廣、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銳副總經理、中核匯能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總經理侯威、特變電工西安電氣科技有限公司郝翔總經理7位行業專家就光伏行行業產業鏈下游的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區技術支持總監 李林作“Tiger Pro系列高功率組件技術應用與優勢對比分析”的報告。李總介紹,在全球光伏LCOE的不斷下降趨勢助推下,組件技術在功率和效率方面將同步提升。適用于更多應用場景、匹配性能更高的組件將是未來市場的主流。
PV InfoLink分析師林嫣容作“光伏產業鏈供需情況與價格分析和預測”報告。根據分析,上半年海外需求回溫優于預期,下半年需求逐季轉強,歐美、日本影響不明顯,新興市場,印度、中南美洲影響明顯,2020年全球市場需求上調,至121.1GW,與去年持平;疫情最早控制的中國內需市場成兵家必爭之地,預計202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43.5GW。隨后,林嫣容從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的供應情況與成本價格入手,對7-12月的各環節情況作了合理預期。總體來說,下半年光伏市場需求將回升,整體供應鏈價格較為穩定。隨著產品競爭力、接單能力的變化,今年的出貨排名將會表現出大者恒大的趨勢,前十大組件廠的市占率可能超過75%。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電力設備首席分析師鄔博華作“光伏產品制造成本分析”報告。在演講中,鄔博華介紹,成本下降一直是驅動光伏裝機成長的核心驅動力,更快的成本下降保障光伏發電的經濟性,推動裝機增長;經過持續的技術進步,當前光伏發電LCOE成本逐步低于傳統能源,后期成本的持續下降仍然是行業需求增長的核心。通過解析光伏電站裝機成本,鄔博華認為,2019年平均裝機成本在4.55元/W,相比2007年60元/W的成本降幅超90%,成本下降的絕對值空間在收窄,但相對空間仍然可觀。鄔博華分析師詳細列舉了產業鏈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的成本構成要素及未來成本發展趨勢,得出“相對高補貼→裝機超預期(股價漲)→補貼承壓下調→產業鏈價格下跌(股價跌)→成本下降>補貼下調→裝機超預期 (股價漲)”板塊行情整體波動規律,為行業從業者提供了卓有價值的借鑒。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光伏業務部營銷總監 張巖作“AI+光伏,提質增效助力持續降低LCOE”報告。張總在報告中稱,華為把數字+AI技術與光伏相融合,帶領行業從功能機進入智能化時代,持續引領行業的發展。在當今萬物互聯的新時代背景下,電力行業AI巡檢可以讓作業效率提升5倍。與此同時,光伏將成為全球助力能源,隨著LCOE持續降低、弱電網接入、系統安全挑戰日益凸顯,因此,智能光伏AI+可以助力光伏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
河北能源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新能源工藝專業主任工程師 郝楊作“競價項目中組件設備選型及增配儲能系統對LCOE的優化設計”報告。郝楊從競價和平價項目的設計難點、組件基礎支架設計等方面介紹了平價上網項目電站開發上需要對不同地區不同電價的電站進行科學設計,通過申報選型控制項目投資范圍,針對項目實施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進行成本把控,滿足電站收益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