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世界科技下一個爆紅拐點在何處?

時間:2020-07-10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中國科技行業分為三大階段:人口紅利、資本紅利和科技紅利。當下,中國科技行業正站在科技紅利時代的拐點。

在新基建的浪潮下,新一輪工業革命與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紛紛邁向產業化應用階段,打造一套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化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選擇。

中國科技行業分為三大階段:人口紅利、資本紅利和科技紅利。當下,中國科技行業正站在科技紅利時代的拐點。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華為持續的研發投入,引領全球通信行業。一個5G,就能和不同的新興技術相“+”,衍生出更多新技術、新行業、新項目和新的應用場景,為世界創造數十萬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

科技,改變一個時代。

投資關鍵詞:5G

三一重工

去年,三一重工推出全球首款5G技術遙控挖掘機SY415。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工作人員遠程操控SY415在1000公里外的洛陽挖礦。5G技術讓遠程遙控終于突破信號傳輸的瓶頸,即便千里之外作業誤差也僅在10厘米內。這是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個5G應用落地的案例。

大族激光

針對5G產業需求,大族激光去年開發了搭載Draco系列綠光激光器的陶瓷濾波器去鍍層設備,已實現批量銷售。

5G技術帶來高多層PCB通訊背板及HDI加工設備需求的快速增長,公司新研發的CCD六軸獨立控制機械鉆孔機、內層濕膜及阻焊曝光用多波長LDI、雙軸雙臺面CO2激光鉆孔機等產品能夠完全滿足高頻高速材料精密加工的要求,獲得行業標桿客戶認可。

在2020年公司經營計劃中,大族激光將堅持“激光+X”戰略,抓住5G科技帶來的新應用場景及加工設備需求,深耕細分專業領域。

沈陽新松

去年,公司推出融合5G技術研發的智能巡檢AGV。該產品由AGV、智能監控裝置等組成,可搭載5G網絡,具備自主導航、自主避障、自主充電、對人體、人臉、車輛、車牌智能識別和火災、氣體等異常檢測的功能,適用于室外廠區巡檢、園區巡邏、周界巡防、教育實訓等應用領域,已投放給客戶使用。

科大智能

2019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基于5G技術的多臺協同作業AGV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產品通過采用5G通訊技術,聯通管控與各臺AGV間的通訊,協同模式采用管控系統統籌所有AGV宏觀運動狀態,為中國商飛公司C919國產大型飛機制造實現垂直尾翼等特大、特重、特異工件柔性輸送。在低壓臺區物聯網領域,主要研發了基于華為海思方案5G智能配變終端(TTU)產品。

同時,科大智能攜手中國電信、中興通訊共同搭建5G與智能電氣廣泛融合的平臺,構筑智能電氣產業生態圈,推動相關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落地;與上海聯通合作建設5G示范基地,以5G+AI賦能工業制造。

拓斯達

去年新發布的拓星辰II號,是公司為實現5G產線線性模組設備改造,依托公司拓星辰系列四軸SCARA機器人系統技術研發出的一款可實現5G產線鎖螺絲、涂膠等多個功能的機器人產品。

東土科技

公司承擔“5G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驗證課題”政府科研項目;深度與三大通信運營商緊密合作,拓展工業互聯網與5G的結合應用市場。

子公司拓明科技承接了中國移動集團及多個省公司的網絡優化平臺開發工作,研發并逐步上線5G網絡優化功能。

海康威視

5G的超寬帶、每小時500公里的運率速度,使得超高清分辨率的4K、8K和高速移動視頻成為現實。在5G直播領域,海康威視的無人機先行一步。作為機器人業務的一個產品形態,海康威視無人機產品已涵蓋高、中、低全系列,防御產品形成偵測、處置完整系統,在應急搶險、5G直播、環境監察、公益訴訟快速檢測、重點場所防護等領域得到應用。

浙江大華

2019年,浙江大華發布集成5G的超高清網絡攝像機,并實現高性能寬頻天線技術、自適應傳輸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在金融、文旅、應急等多個行業實現試點應用。

浙江大華還與中國移動、央視合作,首次采用無人機 + 5G網絡實現近距離的錢江潮高清視頻直播。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現場直播,則采用了浙江大華“5G + 高清球”解決方案。

投資關鍵詞:人工智能、云平臺

沈陽新松

公司不斷深化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主要圍繞機器人在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等方面的跨越發展。

語義技術方面,采用知識圖譜技術研發疾病、體檢咨詢系統;使用語音識別及AR技術研發語音揀選系統;研發的語音情緒系統可以結合面部表情識別融合識別用戶情緒。

視覺系統方面,公司基于深度學習技術與三維視覺技術研發機器人智能亂序分揀系統;采用視覺與多線激光融合的解決方案,研究無人駕駛車輛動態避障系統;運用卷積神經網絡與循環神經網絡技術實現OCR文字識別技術。

公司將上述技術應用到不同系列的機器人產品,實現在新型工業、民生、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應用。諸如,公司研發的盤點機器人通過搭載RFID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無人無燈全品類產品自動化盤點,在迪卡儂商場實現應用。

華中數控

公司一方面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研究在復雜環境下,高效、高穩定性的智能機器人整體控制技術,并在輕工行業的迭代應用中,不斷提升視覺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范圍。

另一方面,研發了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iNC,intelligent NC)樣機,搭載AI芯片,實現“感知與互聯”、“學習與建模”、“優化與決策”、“控制與執行”,并在其平臺基礎上開發了一系列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應用APP和智能化功能,已在用戶處進行測試驗證。

科大智能

公司始終堅持“工業+智能”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探索工業領域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創新。通過將5G、物聯網、AI等先進技術深度應用于智能工廠規劃建設、物流機器人大規模集群控制、“5G+AI”物聯網智能終端數據處理與分析、工業制造過程智能控制、制造工藝大數據優化等核心應用場景,為高端裝備制造業、軌道交通、綜合能源、基礎工業、航空航天、消費品制造業等行業客戶打造創新的智能化產品及解決方案,助力傳統生產模式,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公司還與復旦大學合作成立智能研究院,探索AI源頭技術創新與工業應用落地。

新時達

2019年,公司繼續投入控制平臺項目,包括模塊化的控制平臺,以及STEP Automation Studio開發環境等。該平臺可提供物聯網、云應用服務。

在電梯行業,新時達開發了“電梯云”系統,該系統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通過對電梯的健康程度進行診斷,能夠更好地保證電梯的安全運行;通過產品的身份識別技術,能夠更好地保護廠家的利益,杜絕假冒偽劣。該系統已經進入到小批量推廣階段。

埃斯頓

目前,公司擁有三大研發團隊: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研發團隊、智能控制核心控制部件研發團隊,以及歐洲研發中心。研發范圍圍繞“核心部件 + 本體 + 機器人集成應用”。去年,公司研發了新一代機器人三維視覺技術,引入深度學習算法,機器人視覺識別工件和自動軌跡生成時間大幅縮短,準確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機器人工作效率更高。

拓斯達

研發方面,拓斯達一是重點抓機器人軟件控制技術(包括運動規劃、PID控制算法、動力學、智能控制)、伺服驅動及機器視覺的研究;二是組織研發力量加大工業物聯網(IoT)相關領域的研究,旨在將工業機器人單機、標準工藝工作站及自動化解決方案等智能制造生態圈各組成部分進行串聯,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符合客戶需求的工業物聯網智能解決方案;三是進一步完善IPD研發管理體系在研發中心的應用。

海康威視

2017年10月發布AI Cloud,提出“云邊融合”計算架構,以“邊緣感知、按需匯聚、多層認知、分級應用”為主要技術特征。

2019年3月,海康威視提出“物信融合”數據架構,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首次闡明智能物聯網與信息網之間規模化、體系化數據融合的路徑和方法,發布物信融合數據平臺。

進入2020年,海康威視提出智慧城市“數智底座”,將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的技術積累,融匯為對智慧行業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統一技術底座。其中,AI開放平臺已上線各類通用AI功能40余項,面向合作伙伴免費開放。

浙江大華

目前公司的人工智能主要聚焦在人臉、智能交通、行為分析、物品分析、導航定位、多維感知、智能編解碼、智能音頻等技術領域,廣泛應用于公安、交通、金融、社區、能源、教育等行業解決方案。

2019年發布新一代“巨靈”人工智能平臺,整合計算中心、數據中心、訓練中心,具備數據管理、算法訓練、跨硬件平臺優化、集成部署、自動化測試的人工智能全鏈路開發要素,提升人工智能研發效率,加速端到端的人工智能產業化。

在導航定位算法領域,面向機器人與工業制造等領域業務,開展激光導航、雙目視覺導航、多模態融合定位、TOF目標識別、大規模機器人自主調度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研發,實現機器人的低速自動行進、機械臂智能控制等應用。

合康新能

公司推出高壓變頻智能遠程云監控方案,通過無線網絡,依托數據遠傳云平臺,將設備數據傳遞到遠程云服務器中,通過PC或手機APP等監控平臺,實現設備遠程管理和運行維護。

在研的合康智能平臺二期項目主要用途是為運營商或者合作用戶提供一個可視化的、可運營的、可以監控的管理平臺,功能包括運營總覽、站樁監控、業務管理、交易管理、運營分析、運維中心。

投資關鍵詞:新基建

徐工機械

2019年公司實施年度預算計劃的科技開發項目249個,先后推出了170個整機新產品,其中全球首創2個,國內首創96個。代表性新產品主要包括:應用于風電吊裝的XGC11000履帶起重機、58米的GTBZ58S高空作業平臺、滿足國六排放的XCT系列汽車起重機新產品、實現無人駕駛的XS203AI單鋼輪振動壓路機、國內最高米數的大流量大跨度JP72S5舉高噴射消防車、XS7E 8噸純電動洗掃車等。

東土科技

公司工業互聯網產品主要包括以太網交換機等工業通訊網絡產品,工業服務器、電力服務器等服務器產品,Intewell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KyVista工業互聯網全景可視化集成平臺等工業軟件產品和高精度工業時頻產品。

在工業互聯網產品方面,2019年9月,公司牽頭制定的基于IPV6的工業控制總線標準AUTBUS國際標準成功立項。2020年1月,AUTBUS國家標準亦已立項。該技術是國際上首項全IP工業控制協議,該標準的制定為公司工業互聯網戰略的開放性提供了重要的標準支撐。

匯川技術

公司研發涵蓋“技術研究、平臺產品開發、定制化產品開發”。其中,工業機器人業務圍繞“核心部件 + 整機 + 視覺 + 工藝”經營策略,積極推進機器人整機和核心部件的開發工作。

軌道交通業務在牽引系統自主研發方面實現新突破,新一代 WIND 系列產品通過了載人運營考核,地鐵 B 型車的高效磁阻電機牽引系統完成全列車的裝車準備,進入到試運行階段。

英威騰

英威騰電源專注于模塊化UPS與數據中心關鍵基礎設施一體化解決方案研發生產與應用,形成一整套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已成功助力醫院、政府、銀行等重特大IDC數據中心項目的建設。

軌道交通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1500V直流供電牽引逆變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1500V直流供電輔助變流器(含充電機)”、“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異步索引電動機”去年獲得“城軌裝備認證證書”。載有英威騰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軌道交通牽引系統的深圳地鐵9號線西延線首列車正式通車。

數據顯示,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19%。在全球化進一步深化的今天,企業普遍向科技創新要競爭力。企業研發投入的強度,代表了其技術創新的能力

5G、人工智能、云平臺、新基建等關鍵詞,但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諸多新技術通過不同排列組合方式與產品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可以看到的是,在當前國際秩序發生重大調整和多邊貿易制度面臨重大困境的背景下,中國工控企業一手緊抓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領域研究,一手加緊融合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云平臺、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其轉化為領先的產品和服務,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換代。

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換,打造自身技術優勢,立足國內龐大消費市場優勢的中國工控企業,前途可期。

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22年,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352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55%。未來幾年,隨著技術不斷升級,人工智能實現普及應用,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不斷壯大,增長速度將達到40%~50%。也就是說,到2024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785億元;2025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