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在集成電路、消費電子、通信系統、光伏發電、照明、大功率電源轉換等領域都有應用,如二極管就是采用半導體制作的器件。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計算機、移動電話或是數字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雖然半導體產業長期以來顯得相對有些“低調”,但是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其重要性卻日益突出。近日,據外媒報道,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全球半導體產品銷售額達到了35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330億美元,同比增長達5.8%。
全球半導體產品銷售額能夠實現增長實屬不易。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許多產業都面臨巨大壓力。分析指出,中國、日本及美洲半導體市場的恢復與增長,是全球半導體產品銷售額取得積極成果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從3月份以來,半導體市場就呈現出趨于樂觀的態勢。業內認為,即使疫情仍將持續,對于半導體產業而言影響也是暫時的,不會出現繼續惡化的情況。在一些半導體企業發布的數據或是其股市表現來看,半導體市場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此前,美光科技和Xilinx
相繼發布了強勁的收益報告,對半導體資本市場形成了正面刺激。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的股價也實現大幅度上漲,自3月份的低點持續增長了超過35%。此外,韓國三星電子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二季度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2.7%。
因此可見,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增長將是大勢所趨,整體上的市場增長形勢有望穩定維持。不過,由于上半年的“囤貨”需求逐步緩解,以及國際半導體產業的一些變動,或許導致下半年的半導體市場增長態勢放緩,增長規模可能會有所收縮。
具體來看,全球疫情仍然處于嚴峻狀態,國際經濟、貿易的來往依然受到很大影響。在許多主要經濟體無法擺脫疫情危機的情況下,半導體的進出口會有很大限制。另外,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受阻,也會拉高半導體成本,出現原材料價格提高、交貨延遲、產量受限等情況。而這些,都會對下半年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產生影響。
國內方面,鑒于美國在半導體技術與產業方面的優勢地位,中國正在努力推進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從而提升半導體自給率。日本媒體報道稱,當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自給率在10%左右,無疑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提升自給率不僅是為了推動國產半導體企業的成長,同時也是為了不被人扼住脖子。
2014年開始,中國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此解決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的資金困境。截至2019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已經完成了14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在地方層面,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也設立了類似的基金,以支持本地半導體企業的發展。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實現新的“蛻變”。相關機構預測,到2021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75億美元,產業增速或達到24%左右。在智慧城市、5G網絡加快建設的情況下,國內半導體市場發展將持續充滿活力。
回到國際角度,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積極增長形勢是可以肯定的。全球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日前預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2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因此,不管從國內還是國外來看,半導體市場都將逐步走出疫情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正面增長。至于增長形勢如何,還需要看接下來全球疫情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鏈的具體變化情況。
半導體行業技術密集、競爭激烈,在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的情況下并購和重組是常態。然而在中美貿易沖突的大背景下,國內公司進行海外資產的并購難度越來越大,而政策和資本又使得半導體創業扎堆和內耗現象頻發。因此,在機構投資者引導下的國內創業團隊重組有可能成為解決低端陷阱和內耗的路徑。能力圈方面,并購和重組需要投資機構具備一定的投行能力和頂級的資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