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新加入打壓華為隊列的將包括英國和法國。去年,當時美國高舉大旗號召各國“圍堵”華為的時候,這兩個國家還曾堅定的與華為站在同一立場。但時過境遷,僅僅強硬了一年過后,這兩個國家正在漸漸屈服于美國的淫威和壓力之下。
今年以來,美國商務部和軍方相繼對華為“重拳出擊”,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國內企業使用華為設備,并禁止向華為輸出技術。到6月30日,甚至專業通信管制機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也發布聲明,表示將正式對華為進行制裁。
在此背景下,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4日披露,英國首相準備最早從今年開始,在英國5G網絡中逐步淘汰華為技術。
據悉,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已經修改了其先前的保證,即可以安全管理華為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構成的風險。他們表示,美國對華為的最新制裁對華為產生了“嚴重”影響,這極大地改變了政府的判斷,使得政府對待華為態度發生180°大轉變。
與此同時,繼英國突然翻臉后,法國也收緊了對華為的限制。
路透社7月6日報道稱,法國網絡安全局負責人普帕爾表示:“法國在5G網絡建設中不會完全禁止使用華為設備,但會敦促國內運營商避免改用該公司設備。對那些已經使用華為設備的運營商來說,我們提供的授權期限為3年到8年不等。”
換言之,法國希望通過3-8年的時間,將華為排除出5G核心移動網絡之外,而其給出的理由,則是為了保持法國的獨立。顯而易見,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都已經深受美國“華為威脅論”的影響,從曾經的看好支持態度慢慢向打壓限制轉變。
那么在此情況下,華為是否還能挺得住呢?
據悉,在三國的打壓之下,目前美國因為自身偏遠地區網絡部署需求,政府仍在不斷延長禁令期限,同時其FCC也只是不對華為設備的采購提供補貼,并無強制性的具體措施。換言之,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其實還有一定的余裕時間用于渡過危機。
而對于英國和法國的打壓來說,也同樣還有3-8年的充足時間來做準備。當前,雖然兩國相關運營商已經選擇了諾基亞、愛立信合作,但在全球市場上,5G合作訂單與市場份額占優勢地位的仍然還是華為,兩市場的失去雖遺憾但不會動搖根本。
畢竟對于華為來說,龐大的中國市場才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今年一季度,全球5G設備市場中華為以35.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領先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便體現出即使遭受美國制裁,廣闊的國內市場依然為其提供了源源動力。
也就是說,縱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對華為采取打壓措施,只要華為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不受影響,再加上技術和標準上的持續領先,華為依然能夠成為全球5G發展的重要一員。國外的打壓帶來的更多是部分市場喪失的陣痛,但不會成為影響華為生存的頑疾。